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去年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期间,用公款组织旅游的山东省滨州市工商局长邵立勇,近日再度露面,其新身份是威海市工商局长。山东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调任邵立勇不违反规定。 在官员“带病复出”问题上,没有最牛,只有更牛。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问题官员”可谓是“爱才如命”,根本不顾民意容忍度。前些天,三鹿奶粉事件责任人鲍俊凯的复出,已经让公众不堪权力的调戏。现在,连在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里还要公款旅游的“问题官员”,也能够公然复出,这样的行政品质与官场伦理,实在令人怀疑。
基于此前问题官员复出一直受到舆论监督强烈质疑,现在一些权力部门在与舆论博弈的过程中,已经学会了见招拆招,如何掩人耳目不授媒体之口实。比如,鲍俊凯的职务变迁,是利用“时间差”;邵立勇的复出,是玩“异地升迁”。这样的迂回战术,实在令人目瞪口呆。
很显然,问题官员复出的技术含量越高,民意受到的伤害就越大。本来,官员任免,事关民心向背,牵扯公共利益,实为民主之大事,相关情况,理应成为公众信息,充分尊重民意,让民众知情,接受公众监督。然而,为了掩人耳目,相关部门不惜侮辱公众智商,来为这些官员寻找复出的“正当理由”。这种以“密室行政”代替“阳光任免”,置相关领导干部任免程序及规定于不顾,公然调戏民意,已经极大挑战了公众的容忍度。
这样一再挑战民意容忍度的情状之所以出现,说到底,也就是在官员任免问题上,任凭权力的自说自话,公众监督权与决定权已经沦陷。
既然官员任免是事关公共利益,那么,就不能让问题官员复出一再挑战民意容忍度。当前,只有真正引入民主机制,通过赋予公众对罢免官员情况的知情权,来更加全面地落实公众监督权,来改变那种官员集团利益在人事任免上不透明的情况,来还原政府应有的公信力。问题官员复出一再挑战民意容忍度的官场乱象,必须以官员任命民主化的大力突围来进行荡涤与祛除。
(作者:苏子川 来源《西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