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5|回复: 0

4年前,一块分来8名大学生,如今,就剩下一两个仍在区队干着——  韩付滨

发表于 2014-10-16 17:11: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韩付滨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交流经验。

韩付滨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交流经验。

韩付滨在对门式挡车栏进行技术改造。

韩付滨在对门式挡车栏进行技术改造。

采访中,笔者朝着韩付滨摁下快门。

采访中,笔者朝着韩付滨摁下快门。
   
4年前,一块分来8名大学生,如今,就剩下一两个仍在区队干着——
韩付滨:“来到煤矿,我真不后悔”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岗位,我还是愿意待在一线干。”山东滨城小伙韩付滨在陕煤澄合矿业合阳公司(以下简称合阳公司)的四年里,矿领导不止一两次想把他调进机关,但他都回绝了,“舍不得这个岗位,更舍不得这么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9月虽然阴雨绵绵,但对于百米井下一线的人来说与往常没什么不同。
27岁的掘进队技术员、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的韩付滨正在忙活着首采面切眼巷道围岩监测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分析。
2010年7月,韩付滨分到了合阳公司,成为这个矿第一批大学生中的一员。
刚来那会儿,很多人对他们这些大学生的行为不理解:“一个本科甚至研究生,怎么也得到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去闯荡,下煤窑做什么,真不知道图些啥?”
“我学的是矿建专业,就想在煤矿上干出一份事业。”韩付滨说。   
自打从渤海湾走进黄土高原山沟沟,韩付滨心里的这个理想就没有变过。
“瞧着吧,一个学生娃能做啥,干上两三天就自己跑了,保准留不住!”这是韩付滨刚进掘进队时,大多数人对他的看法。
在那个时候,“眼高手低”和“花架子”是伴随韩付滨最多的词语。
如果说不在乎这些评价,那肯定是假的。韩付滨说,他更愿意通过努力来改变周边人对自己的看法。
不过真做起来也并没那么容易。技术保障跟得上,并不是当初想的那么简单,在体力和脑力上,韩付滨还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矿建与眼前这个掘进架棚子似乎就是两码事,不搭边。”
为了适应这个自己选择的工作,也为了让身边的人另眼相待,韩付滨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不断了解各类机械设备参数性能、施工工艺、支护技术以及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担负起了掘进队技术员的担子。跟小班工人同上同下,别的技术员规定下15个坑,他就要求下20个,甚至满勤,平均每班在井下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首采面顺槽采用U型棚支护,这对全矿来说是个新事物。随之,架棚工艺成了急需攻克的技术难关,他结合老区梯形棚架棚工艺,发明了前探支护(前探梁),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减轻职工劳动强度,顶板护住了,大家的好评也随之而来;因煤体松软破碎极易垮落,U型棚支护巷道硐室开口经常无法采用锚网索支护,他又发明了特殊抬棚进行硐室开口,彻底解决了松软煤层U型棚支护巷道硐室开口这一难题。之后,在首采面切眼施工中,他坚持每天带班,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坚持,结合现场实际,积极与技术部门沟通优化支护方案,使大断面锚网索支护技术在松软煤层中的实施成为了可能。
“设计是想出来的,技术诀窍就是一道门槛,就看你如何迈过去?这就需要我多向实践学习,勤动脑,善于总结才能有所收获。”韩付滨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还要耐得住寂寞,并且要俯下身子到基层实践中向一线职工学习,才能进行改进和革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渐渐地,对于韩付滨,周围人的质疑少了,赞赏多了:“真不错,原来这个学生娃还有点真本事啊。”
这个当初人们口中的“花架子”,终于没有被“吓跑”。
韩付滨老家远在山东滨州,离这大概有个1000公里,回去一趟,仅坐火车就得花上多半天,更别说是在家多待几天。四年时间回家的次数平均一年一次,其中两次还是订婚和结婚的时候。
当问起他回家次数时,韩付滨低着头,嘴里小声说着“忙的,实在走不开!”他很清楚:无论是作为儿子还是作为爸爸,他的爱都是打折扣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的爱人杨珍珠同他一样,也在矿山工作。前不久,母亲因重病住院。那时正是首采工作面试运转前的关键阶段,寸步不能离开。可能是母子连心,母亲专门让父亲打来电话,让他安心工作,别惦记她。能不惦记吗?夫妻俩要上班,女儿还小,还得由二老照看。队长得知这个情况后,硬是让他回去了几天。来到母亲所住的医院,还没等他来得及问候,母亲倒是先开了口:最近胃还疼吗,要按时吃饭,别硬撑着!他当时,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许这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吧。
如今,各方面条件都好了,但对于韩付滨来说,拍一张全家福却显得尤为奢侈。
在采访中,韩付滨有些慌乱。常年工作在一线的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
报道。“我一直觉得,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什么特别的。”不是下井就是绘图,和别人聊聊天这样看似平常的事,对于韩付滨而言都近乎奢侈:“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其实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干这个工作苦吗,在这四年里,有没有想过放弃?”采说访中,笔者问到,“听说,跟你一块分来的8个大学生,如今,只剩一两个在区队干着。”
“说我们这工作不苦,那是假话,但要是与一年365天待在一线的工友比起来,我还差得远呢,大家都在尽心尽力干工作,我就感觉自己特别伟大,就有了满足感。累点怕啥?我正年轻!”略显腼腆的韩付滨答道“说实话,来到煤矿,我真不后悔。”
图一:采访中,笔者朝着韩付滨摁下快门。
图二:韩付滨在对门式挡车栏进行技术改造。
图三:韩付滨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交流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