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登高的温石

漫画:告诉你间谍躲在哪里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2:25 | 查看全部
据新华社报道,几年前我国公安机关曾通缉一名叫李芳荣的台湾人。当时我相关部门发现境外间谍机关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网络窃密行动,攻击对象主要是中国政府和军队以及国防科研机构、军工企业网络,受攻击单位遍及我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包括我十几个驻外机构。在该案中被境外情报部门控制的电脑和网络达数百个,窃密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此次活动的具体操刀者就是李芳荣,他不到30岁,看似文弱书生,真实身份却是台湾军情局的职业间谍。他利用黑客技术,控制了大陆的多个服务器,又通过这些服务器将木马植入其感兴趣的电脑,猖狂实施网络窃密等破坏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2:44 | 查看全部
如今,网络间谍攻击的手法多样,且越来越隐蔽。邮件病毒最常见。比如,一家涉密单位工作人员收到好似熟人发来的邮件。一看是自己人,来信又对路,工作人员没多想就打开信件,结果导致境外间谍机关布设的木马被植入电脑。摆渡攻击最容易被一些人忽视,它利用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介质“犯案”,疏忽者在内外网之间混用这些设备,结果就把秘密传了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2:54 | 查看全部
更多的网络间谍攻击与比较高级的黑客一样,会采取“蛙跳”方式,就是用像木马、僵尸这样的程序工具先控制某个网上主机,把它作为跳板,操纵它来攻击真正的目标。这样做可以掩护攻击者的真实身份,给事发后的追查增加困难,还能借跳板的身份来麻痹对方。此外,境外间谍机关还在网上物色可利用的情报人员,甚至明码标价购买我国家秘密。而有些网民或出于侥幸、或是被利诱和蒙蔽,被境外间谍“拉下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3:17 | 查看全部
智能手机:你的事别人都知道

  i Phone6日前上市,微信圈里炒得很热,都在为苹果做免费广告。殊不知素以安全著称的苹果手机,其实不是那么靠谱。

  就在今年7月,有知名i OS黑客公开展示了如何从苹果设备上攫取数据。这些“服务”的运行不会告知用户,也无法被禁止。被人揪住小辫子后,苹果公司不得不承认,公司员工确实可以通过一项未曾公开的技术获取i Phone用户的短信、通讯录和照片等数据。苹果方面辩称,该技术是为诊断功能服务的,不会对用户隐私和安全带来影响。但这意味着,你的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完整地放到了苹果公司的案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3:28 | 查看全部
央视7月也曝光了苹果手机搜集记录用户位置的情况,该功能不仅记录用户常去的地点名称,还记录用户在这个地点停留的时刻及次数。车臣战争期间,车臣分裂主义领导人杜达耶夫的手机通信曝光了他的住处,俄空军战机在40千米外发射导弹将其击毙。杜达耶夫当时使用的还是普通手机,现在的智能手机更能准确无误地指示使用者所处的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3:39 | 查看全部
苹果的i OS如此,安卓又如何呢?旧金山的安全公司Bluebox不久前发布报告,指出安卓系统的漏洞可以让恶意App假冒正规App,从而劫持用户的手机或平板电脑。该漏洞的核心便是“虚假身份”(Fake ID)。ID是每款安卓应用都要有的数字签名,比如某公司在开发其所有的安卓应用程序时都要有一个ID,但当某款应用亮出这家公司的ID时,安卓并不会核实该ID的真实性。因此问题就来了,伪装过的恶意App将被错误地识别为正版App,从而获得手机或平板里的资料。在Bluebox将这一漏洞报告给谷歌之后,谷歌表示已在安卓4.4系统内弥补了该漏洞,但安卓4.4以下的系统仍存在这一问题。令人担忧的是,除了这些已经曝光的问题之外,还有多少隐秘的窃取手段没被发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3:53 | 查看全部
即便不用苹果和谷歌的产品,我们仍面临信息失窃的危险,因为大量手机应用都在悄悄搜集我们的隐私。一个音乐软件、手电筒软件、电子小说软件、播放器软件等,都需要获取定位功能,有的还要打电话和发短信权限,甚至要求获取电话录音功能。这些要求已成为当下智能手机市场的普遍状态。单一软件所获取的信息或许不完整,但整合分析之后就非常可怕了。比如,从你网购的信息可以知道你的名字、手机号、家庭住址、家庭信息,甚至你的网银账号。再整合你的智能手机软件信息,能知道你朋友圈、常去的位置,由此可以知道你的职业、爱好、生活轨迹。可以说,网民没有隐私可言,尤其是经常上网的人,基本属于“裸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控制智能手机盗取账号和资金,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使用智能手机时好像没有遇到以上所说的问题?事实上,之所以你现在没事,只是因为暂时没被盯上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4:15 | 查看全部
免费WiFi:很可能是陷阱

  时下手机、手提或平板电脑上网真的很方便,机场、饭店、商场甚至公交车上都提供免费无线上网。但通常商家提供一到两个接入点,并进行了加密设置。不过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搜寻信号要上网时,发现会寻找到几个没有加密的无线网络信号连接点,名称相似,很难弄清哪个才是商家提供的。对此,大部分人一般会选择不要密码的连接点,因为“更方便”。方便是更方便了,安全可能就亮起了红灯,因为如果对方是有网络技术的不法分子,就很容易窃取蹭网者手机或电脑里的隐私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4:25 | 查看全部
问题出在哪儿呢?网络黑客可利用笔记本电脑、相关设备及软件搭起一个不加密的Wi Fi接入点,并利用这个来窃取使用该接入点用户的相关资料,这就是俗称的“钓鱼”。一方面,在不确定安全的免费Wi Fi环境下,如果采用明文传输,用户的诸多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被轻易截获。另一方面,使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免费Wi Fi上网,计算机、手机用户可能下载恶意插件、软件,用户在使用这些软件时会出现问题,特别是支付宝等涉及钱财的应用软件。根据以往案例,如果未采取加密等安全防范措施,计算机、手机用户直接接入网络,无论是户外公共Wi Fi网络还是家里和办公室的热点,都可能面临潜在的安全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24:35 | 查看全部
在国内某论坛有篇名为《有图有真相你还敢用UC上网吗?》的帖子,是一个自称为初级黑客的网民上传的。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设置“钓鱼”Wi Fi、抓取用户信息、窃取用户名和密码的过程。文章举例称,在星巴克这样有无线Wi Fi的地方,很多消费者会使用手机上网,黑客可设置一个不需要密码就能连接的免费无线Wi Fi热点,“为了让更多的手机用户连接(被欺骗)该热点,可以取名为‘Starbucks2’”。如果被骗手机用户使用UC浏览器上网,那么该用户在登录站点时,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被黑客利用相关软件截取,“全部过程不用15分钟就OK了。”网络安全专家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黑客的上述“钓鱼”方法是可行的,这种技术被业内称为“攻击中间人”,只要使用免费Wi Fi上网,手机或电脑都有可能被“钓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