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又逢“五四”,却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想当年,我们的团组织,经常组织歌咏、读书、学习、植树、郊游等活动。不坏当过团干部,对此仍记忆犹新。而且,因为不坏搞团组织工作小有成绩,还差一点在当年工作的单位(属中直机关)以一个农民工的身份入了党。
现在这样的情景不多见了。甚至,太多基层团组织事实上已经形同虚设了,更不要说组织集体活动。
这有几方面原因。
主观上,原因之一是,现代人的生活丰富了,年青人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空间大了。如何活动,或者是否活动,完全可以自己决定。社会为年青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团组织的作用相应降低了。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社会进步了。原因之二是,以前的年青人在一起,更多地是寻找共性,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等等。而现在年青人,更愿意表现个性,喜欢特立独行。许多人不喜欢“万众一心”,甚至说,那是从众,是愚昧。因此,当下的许多年青人从主观上抵制集体活动。
客观上,其一,这些年一直有五一长假,而五四正好包含其中,很多年青人喜欢把长假看成可以自己随意支配的时间,而不愿意“被安排”,如果团组织在这期间组织活动,会让很多人感觉不舒服。理论上说,五一长假似乎在时间上更适合团组织安排集体活动,但事实上它却是冲击了团组织的集体活动。其二,随着产业发展——这里主要指生活服务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服务行业的年青人事实上是越过节越忙,真正可以享受假期的青年人的比例正在逐渐缩小。而相当一部分在外打工,或异地求职的年青人,即使可以享受长假,也不得不利用每年这为数不多的宝贵假期“常回家看看”。
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老团干们思索,时代进步了,社会多元了,年青人还需要组织吗?团组织该何去何从?
个人认为,无论哪个时代,年青人都离不开“组织”。价值观再多元,社会都需要“合并同类项”。极端个人主义不是时代的进步,一盘散沙式的个性张扬也不是真正的多元。真正的进步与多元,是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系统归类,是对多元的包容,以及对年青人人格和思想的尊重。
事实上我们也不存在那样的多元。不信我们可以随便找些例子,比如,网络论坛上每到年节假期都有召集活动的帖子,什么驴友(旅游)、色友(摄影)、车友、文友,至少也是酒友聚会。这些都是同类项,真正的“宅男”“宅女”没几个。就是现实中,我们不妨搞个调查:真正不参加“团体”活动而纯粹以“个体”形式消磨假期的能有几个人?
既然年青人还需要被社会“合并”,可为什么正经八百的团组织却没有号召力了?个人认为,关键是团组织太“正统”了,很多时候还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不搞则已,一搞便肯定是“主旋律”。而且,团干部们大多官僚化了,眼睛里盯着的,不是年青人的需求,而是上级的脸色。
团组织怎样发挥作用?简单归纳一下,做好两点即可。
一,不必太政治,太思想,太官方。
共青团原本就是一个社团,它应该按照党的要求来开展工作,但却没必要像党那样开展工作。团员就是团员,不要把共青团员弄成一种政治身份,别把入团搞得象入党那样严肃。它只是一个社团组织,如果加入团组织就像论坛注册一样简单,相信它的队伍会扩大。
共青团虽然是个先进组织,但团员思想是否进步不应由团组织说了算,因为团组织自己并没有一套具体衡量一个人思想是否“先进”的标准——它的标准是“准党员”标准(却没有相应的权利),这个标准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当然,这可能需要修改团章。而且,共青团应该是个引领青年共同进步的组织,而不应该是筛选出一批进步青年然后组成一个在现实中根本不起作用的组织。
把地方团委从党委的办公楼中搬出来,搬到一个不用进门登记,不用填写会客单的场所去办公。团委书记的行政级别当然可留可不留,但即使保留,他(她)也不能太像个官员,而应该像个邻居家的二姐、三哥。
二,不要太主流,太严肃,太正统。
团组织搞活动,用不着太主旋律了,只要不低级下流,完全可以生动活泼,甚至因陋就简。别动不动就把主题升华到爱党爱国,别动不动就请出地方领导讲话,领导的话,还是给官员们讲去好了。年青人的活动,呼啦一下搞起来了就好。弄个电影专场让大家免费看看、搞个煹火联欢让大家乐乐,这都没必须太主旋律,太正经严肃。否则,把人都吓跑。
团组织还可以搞些啥?多了!建议搞团组织工作的人到网上学学,看看专业论坛是怎么火起来的,看主题贴吧人们是怎么聚起来的,看看QQ群怎么建起来的,看看年青人都在做什么、想什么?研究一下他们反感什么?
比如,不管以后是不是恢复五一长假,都未必非要去旅游吧?问问有多少想学“动漫制作技术”“食用菌养植技术”的年青朋友,你给给协调个场地,请个老师教教大家,谁愿意学可以免费,这有什么难的!点子多了,就看你是不是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