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中企互动】事评——今日诗词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09:04:38 | 查看全部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12:14:11 | 查看全部
内容十分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13:36 | 查看全部
燕歌行·并序——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注解
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
2、?:击;
3、金:钲,行军乐器。
4、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5、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
6、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 ??解除重围。
7、铁衣:指远征战士。
8、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 ??泪。
9、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0、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 写了《燕歌行》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 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赏析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 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 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 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开头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 质:“?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失败,战士 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淫无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第三段十二 句,写被围战士的痛苦:“铁衣远戍辛勤久”,以及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死 节从来岂顾勋”,“相看白刃血纷纷。”另方面也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边塞的荒 凉,渴望有好的将军来领导。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韵平仄相间,抑扬 有节,音调和美。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08:50:17 | 查看全部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注解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译文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
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赏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8:31:55 | 查看全部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作者: 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注解
1、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译文
我的家临近九江边,
来来往往在九江畔。
你和我同是长干人,
从小不相识真遗憾。
赏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08:16:51 | 查看全部
塞下曲·鹫翎金仆姑——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①鹫:大鹰;
  ②翎:羽毛;
  ③金仆姑:箭名。
  ④燕尾:旗上的飘带;
  ⑤蝥弧:旗名。
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
  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赏析
  此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诗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作为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
  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蝥音wù),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帜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6 08:12:31 | 查看全部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赏析
  这首边塞小,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08:27:51 | 查看全部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解
1、单于:敌人的首领。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赏析
??第三首写将军雪夜带领轻骑即将出征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08:52:48 | 查看全部
塞下曲·野幕蔽琼筵——卢纶
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注解
1、雷鼓:旧时也以祀天神之八面鼓解。实即擂鼓。
译文
在野外的营帐里摆开了宴筵,
为庆祝征羌戎的战士们凯旋。
酒酣欢畅个个穿着铁甲起舞,
欢声雷动鼓乐喧天震荡山川。
赏析
??第四首写凯旋归营,设宴劳军的欢乐场面。语言精炼含蓄,情态活跃鲜明,细吟组,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8:32:32 | 查看全部
感谢大家的支持,今日诗词圆满收官,咬文嚼字闪亮登场欢迎大家继续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