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品:
赠书
人物:屈师傅(55岁)、小李(大徒弟)、小郭(二徒弟)近40岁
道具:书籍(若干)、工作服(一身)、酒杯(三个)、碟子(若干)、筷子(三双)、桌子、椅子、茶杯、暖壶、茶叶、眼镜、袋子、报纸
场景:1宿舍、2班组、3家
人物特点:
老屈: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吃亏是福。
小李:处事稳重,肯于钻研,敢于创新。
小郭:头脑灵活,身体强壮,思想活跃。
音乐背景:选用吉他曲《爱的罗曼史》
故事梗概:
着实干了一辈子钳工的屈师傅。忠厚老实,工作任劳任怨,不乏吃些亏,但他总是自愿的承受下来。他有两个徒弟,大徒弟小李和二徒弟小郭。
当初,两个徒弟同岁,都有文化,老屈高兴,他管大徒弟叫老大,管那二徒弟叫老二。平时两个徒弟总爱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干起活来老屈总是指挥这,指挥那的,忠让两个徒弟有些不快。老屈技术好,但从不保守,总是手把手教他们,有时学不会就骂,有时还弄得不欢而散。
眨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老屈已办理退休手续。一日,在他宿舍,两个徒弟简单张罗了几个菜,也是师徒一场为他饯行。他沉默
不语,情绪怏怏,一径自斟自饮,似有无尽衷肠,在胸间低徊。酒至微醺,老屈长长舒了一口气,慢慢开口了,而这一开口,竟不能自己。两个徒弟知趣地听着。老屈边说边从箱子里拿出一叠东西,用报纸包了好几层。赠与了徒弟小郭
这些“秘笈”浓缩了他多年来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对人生价值的感悟。是他花费好几个月时间进行整理,并悄悄到外面打印出来的。小郭深深体会到了这薄薄几页纸所承载的师傅的厚重情谊。
走出师傅宿舍,小郭抱着这厚厚的“念想”,眼泪不断地滚落下来,一些往事浮现脑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二徒弟收获的季节。小郭通过努力不仅考取上高级工,还通过了多能工考试,增加了工资,还有补贴。高兴的他在组里,便与师兄商量着去看师傅,说不能让师傅太“委屈”,得去看看师傅了。师兄小李爽快的答应了。
周五下班后,班组休息室里,就剩下小李和小郭。只见小郭将自己取得成绩的证书,用报纸报过了好几层,说给师傅看看。小李则从工具箱里拿出了几本书和一身崭新的工作服,小郭走近一看,原来是师傅退爱看《宣钢文化》,还有师傅爱穿的宣钢工作服。
两人拿着东西,走出了班组休息室,互说了明见。
第二天,两人驱车来到了老屈的家。三人尽情的倾诉后,驱车直奔宣化。
小品意义:弘扬爱我宣钢、尊师爱徒,尊重技能的良好品德。
主线:老屈送书给小郭,体现师傅爱护、关心徒工的良好品德。通过徒弟了解老屈爱看《宣钢文化》和宣钢报,爱穿宣钢工作服,体现了几代宣钢人爱我宣钢的执着精神。
副线:老屈退休的一番话,让小郭的思想转变,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体现了徒弟尊敬师傅的良好美德。
演出第一场景:屈宏渊的宿舍
演员出现场:
将要退休的屈宏渊,在整洁干净的宿舍里收拾着自己东西。忽然,一个包裹让他凝视了良久,说道:“这两个小兔崽子也不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退休了,没用啦!”便拿起包裹往地上角落一扔。
正在这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和喊叫声。“师傅在吗?······”
老屈打开门一看,是自己那两位心爱的徒弟,小郭和小李。眼泪在眼眶中打着滚说:“你两小子还算有良心,没忘了我这个老汉。快进、快进”。
两位徒弟,将手中的下酒菜和两瓶老屈爱喝的二锅头放到了桌子上。小郭说道:“师傅,那哪能那”。小李也接着说道:“师傅,您为我两付出了那么多汗水,我两不来,会让班组职工挫脊梁骨的”。
此时,两个徒弟忙开了,一会张罗了一桌老屈爱吃的菜肴。
老屈沉默不语,情绪有些激动,一径自斟自饮,似有无尽衷肠,在胸间低徊。酒至微醺,老屈长长舒了一口气,慢慢开口了,而这一开口,竟不能自己。两个徒弟知趣地听着。老屈说:“师傅就要退休回农村老家了,别看平时嚷嚷着要走,可到了这一刻,还真的不想离开,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老二,看你师哥现已聘为厂里高级技师,还是组里数一数二的骨干,可你现在还是个初级工,虽说你脑子不笨,就是不开窍。身体强壮,那咱也不能光靠体力吃饭呀,也得掌握好本工种的理论与技能吧。现在企业用人机制多好,什么操作专家、高级技师、技师、多能工,从现在开始努力还真的不晚!”
身体结实,但不甚酒力的小郭,红着脸,接过话题说道:“师父请放心。您老教育的对,学技术的就地不仅有理论,而且技术也得过硬。我一定会像大师兄学习的,早日拿上高级工证书。是不,大师兄”。便向大师兄挤了挤眼。
此刻,一向稳重的大师兄小李,有些哽咽的说道:“师傅,都是我不好,平时光顾自己了,没尽到师兄的责任。不过师父请您放心,师弟的事,交给我,我一定让他成为出色的钳工”。
老屈多少显得有些激动,一言不发,从墙角捡起了那个包裹。只见,包裹用报纸包了好几层。老屈突然说道:“这些技术资料是我多年干钳工积累的经验,书本上是找不出来的,很实用,不能因我退了,也让它退了,现在送给老二做个念想吧。”
这些“秘笈”浓缩了他多年来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对人生价值的感悟。是他花费几个月时间进行整理,并悄悄到外面打印出来的。小郭深深体会到了这薄薄几页纸所承载的师傅的厚重情谊,赶紧用双手接了过来,并眼泪汪汪的说:“师傅,真好!我一定不会辜负师傅的期望的,像你和大师兄一样,做一名理论和技能都过硬的技工”。
正在收拾桌子的大师兄小李说道:“尽快拿个证书,等去师傅老家看师傅时,让师傅高兴一把”。
正给师傅沏茶的小郭连声应道:“一定、那是一定的”。
此时师徒三人坐在了一起,互拍着手掌齐声说道:“后会有期”。
师兄二人走出师傅宿舍,小郭抱着这厚厚的“念想”,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演员用手纸遮掩)
演出第二场景:班组休息室(道具不变)
小李和小郭再次出场。
来年两人决定去看师傅。
为了不打扰其他组员,一天周五下班后,两人又来到班组,整理着各自第二天给师傅带的见面礼。小郭边整理自己的,边偷着看师兄小李的,并问道:“师兄,你给咱师傅拿点啥”。
只见,师兄从桌子抽屉里,拿出了好几本2012年和2013年的《宣钢文化》、一捆改版了的宣钢报和一身崭新的新式宣钢工作服。并回答道:“是师傅的最爱”。
“啥是师傅的最爱”。闹的小郭满心狐疑的问道。
小李回答道:“看来,你太不了解师傅了,连这个都不知道”。
小郭有些不耐烦的说:“不告诉算了,到师傅家不就看到了”。
收拾完东西的小李嘱咐小郭道:“别忘了给师傅带上你的证书”
小郭此时高兴地说:“忘不了,我给师傅他老人家,带去我的高级工和多能工证书,师傅一定很高兴”。一边说一边用报纸将证书包了好几层,就像师父当年送他的“秘笈”。、
小李和小郭,彼此看着对方的给师傅准备的见面礼后,两眼对视大笑了起来,那是一种让人自豪的喜悦。
两人拎着各自的东西,不约而同的说道:“明见”。
便离开了班组。
演出第三场景:老屈的家(道具不变)
早晨10时左右,阳光直射在老屈家低矮的院落内。正在家翻看已发旧了的《宣钢文化》的老屈,听到了街面上不断传来的狗叫声,便起身向低矮的院墙外瞭望。只见两个中年人,手里提着大包小包朝自己家走来。老屈起身望去,看着好像自己的俩徒弟,但又不敢确认,便戴上老花镜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是那两小子,肯定是那俩个小兔崽子”。急忙朝院门奔去。
经过多方打听的小李和小郭,终于来到了老屈的院门前。
小郭跑前小李一步,朝着院们轻轻的边锤边问道:“家里有人吗”?
早知是他两的老屈,不紧不慢的用家乡话回到道:“找谁呀!”
小郭不敢推门,便又问道:“是,老屈,屈宏渊家吗?”
老屈开玩笑地回答道:“不是,到别处去找吧”。
早已听出师傅声音的小李,急忙推开门说道:“师傅,我两大老远的来看您,您可真能开玩笑”。
老屈紧握住小李的手朝小郭半开玩笑说道:“看来,我和你师哥有缘。你小子这么多年就没记住师傅的声音”。
受了委屈的小郭说道:“听出来了,但不敢确认,您不是在工作中经常教育我们,确认、确认、再确认吗?”
老屈高兴的说:“看来你小子进步了。快进屋,让师傅考考”。
接着,老屈一手拉着小郭,一手拉着小李走进了家。
看着师傅家中的几件旧家具,小李感慨的说道:“师傅没变,还是这么勤俭持家,让我们太汗颜了”。
老屈接过话题说道:“变不了唠,多少年了,是宣钢文化氛围,培养了我这么好的习惯,村里人都羡慕着那”。
落座后。小郭不加思索的回应道:“师傅,您,退休金开的也不少,也该享受享受了”。
老屈不高兴的应道:“傻小子,钱多就能大吃大喝呀,那叫浪费”。
徒弟小李赶紧接过话题说:“可不是吗?师傅走后,宣钢靠挖潜增效、请坚持家等措施,降低了不少费用。今年以来,就给每位职工多发了2000元啦”。
老屈感慨地说:“还是咱宣钢好呀”。
此时老屈有些情绪激动。为让老爷子高兴,小李朝小郭递了个眼色,说道:“师弟,还不让师傅看看你的学习成果”。
回过神来的小郭,马上打开自己的行李袋,掏出了好多老屈爱吃、爱喝的小菜和二锅头。
老屈看到后,生气的说道:“买这些干啥,我这里啥也不缺。真是。你小看我这个老头子了”。
小郭手忙乱着,在行李袋里边翻边自言道:“怎么就找不到了那”。
忽然,小郭想起自己把证书装在了胸前的口袋里了,便急忙掏出交给师傅。
老屈,接过来一看,生气的说:“你小子,不好好学,怎么把东西又还回来了”。原来老屈以为是自己赠给小郭的“秘笈”。
小李敢紧说道:“师傅,您先打开看一看,再说”。
老屈剥去了厚厚的好几层纸,打开一看,两本带有温度的证书出现在他的眼前。翻过来倒过去看个不停,并自言自语道:“出息了,不用老头子考你了。你小子终于也成了高级工了,还给师傅多带了个小本本,多能工呀。了不起,比师傅强多了”。
小郭听到师傅夸自己,直朝师兄挤眉弄眼。
小李站起身来,对师傅说:“师傅,猜,我给你带来啥礼物了”。
老屈略带得意地说道:“小李,快别卖关子了。师傅,不像从前了,是个猜谜大哼了”。
小李略带矫情的说:“师傅,您猜一猜吗”。
老屈迷瞪了一会眼,猛然说道:“一定是我的最爱”。
此刻被冷落在一边的小郭说道:“还是师傅和大师兄亲,怎么就那么有默契”。便上前一步,替师傅打开了大师兄的袋子。
老屈看自己喜爱的《宣钢文化》和宣钢新式工作服,眼里充满了感激的泪花。连连说道:“谢谢了,我的好徒弟”。
小李抚摸着师傅的后背说:“谢什么,这是我们应该的,就不是几本书、报纸和一身工作服吗”。
老屈用略带哽咽的声音说:“我爱看《宣钢文化》和宣钢报,是因为我从心里,就没离开过咱宣钢。我喜欢穿宣钢工作服,在村里我骄傲,证明我曾经是宣钢的一名正式职工,我自豪”。
老爷子的话,再次打动着一边傻了一样的小郭。忙走到师傅面前说道:“师傅,我们知道您心里惦记着宣钢。您放心我两一定好好工作,来年看您时,再给您带几个大红本子,让您更高兴,更自豪”。于是,手摸着自己的旅行袋又抽出了几本书,递给了师傅。
老屈看后,说道:“师傅没白疼你,知道惦记师傅的身体了”。
老屈的大徒弟小李看着那几本养生书籍,五味杂陈。此时此刻,早已忘了给徒弟们准备午饭的老屈,急忙起身,招呼两徒弟烧饭。
回过神来的大徒弟小李,赶紧过来边阻止边说道:“师傅,今天,我和小郭过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来看看您身体怎么样。二是想带您回宣化看一看咱宣钢的变化。不知您老意下如何”。
站在一旁的小郭晃动着老屈的肩膀说道:“师傅,跟我们走吧,路上请您下馆子”。
老屈沉思了良久说道:“你们的工作都很忙,真不该给你两填麻烦”。
小李赶紧接过话茬说:“不麻烦,今天不是星期六吗。师傅,如果想家,星期日下午,我把您送回来。现在不是徒弟们也有了自驾车了吗”。
老屈连连说道:“好,看来宣钢变化大了,趁我老头子还精神,去宣钢再走走”。
小郭插话道:“可不是吗,该走动走动”。
小李说道:“那,咋们先和观众说再见,再走,好吗”。
三人边下场边齐声说:“大家好,明年再见”。(挥手走下场)
杨玉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