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得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经常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入关,有“权贵”的人“跑马占地”。于是小小孩童做了个美好的梦:希望自己也能够“跑马占圈”,像“地主老财”那样,可以每天吃上白面大饼和馒头……
到了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乞丐到一大户人家乞讨,低着头,双手捧着一个破碗,口中念念有词:“大娘大婶、爷爷奶奶,你们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给我块饽饽吧。”管家正准备把乞丐轰走,突然主人说话了:“给他块饽饽吧,这也算行善积德了,常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他那泡屎肯定也会留在咱家地里”。乞丐暗自发誓,我绝对不能把屎拉在他家地里。于是,乞丐走呀走、走呀走……
三天以后,乞丐实在憋不住了,只好到路边高粱地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乞丐方便完出来,看到了一个老农,一打听才知道,老农也是那个老财家的佃户……乞丐不禁感慨到:“唉,孙悟空纵有七十二番变化,还是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掌心!”
写到“饽饽”我突然想到,这个故事可能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冀中平原河北保定。在家乡,饽饽就是大饼、窝头、馒头等干食的统称,更多时候还是特指大饼。那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可能吃到一顿香喷喷的饺子或者纯白面大饼和馒头,平时能够吃到白面掺杂梁的大饼和馒头就是一种奢望了。
前些年,奶奶、姥姥健在,她们都活到九十几岁的高龄去世,我经常陪着母亲去看望老人。现在老家农村富裕了,河北高阳已是全国最大的毛巾纺织品基地之一,很多外乡人也到家乡去打工。白面大饼、馒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更不再是奢饰品……
…… …… ……
突然,我好像从梦中醒来,又好像仍在沉睡……不知不觉回到了阔别30年的家乡,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不禁咏诗一首:
三十年回乡感怀
少时离家数年回,孩童嬉戏尚相识; 三十年后再回乡,笑问壮汉父是谁? 庭前枣树枝叶茂,微风拂手迎亲人; 回忆当年点滴事,独坐院中不思归。 昔日老屋已破旧,四处漏风诉情怀; 假如黄狗活至今,早已摇尾迎主人。 倘若再活三十载,企盼老屋尚还在; 若是老屋早已毁,焉知主人会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