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9|回复: 0

不缺钱,却实实在在的真心

发表于 2014-10-24 14:30: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外婆去世得早,外公一个人住乡下,八十多岁的高龄,他年少做重活,背压弯了,落下终身残疾,行走不是很方便。

外公在家里种了一点小菜,既满足了每日饮食所需,又利于身体锻炼。其余大多时间都是睡觉。

外公的耳朵不太灵敏,买了一部声音大的手机。手机耗电不快,但他每晚都充电,以备不时之需。随时揣着电话,他好像等着消息的传达。妈妈给我说,有一次她给外公打电话时,外公说了一句,“晓得打电话回来了呀”。其实两天前才打过电话。

今年过年,全家人团聚,原本冷清的乡下顿时热闹起来,坐在堂屋上位的外公看见儿孙露出了淡淡笑容,言语不多,堂屋外,看见孙子、孙女们在打羽毛球,精神矍铄。众乐乐,独也乐乐。

作为外公的外孙,我却看到另一番意境。外公依然是一个人坐在那个属于他自己的位子上面,几乎没有看见他的儿女、孙子和孙女与他嘘寒问暖。他的儿子、女婿们坐在拍桌子上面正打着麻将,有着看电视、上网,就是没有主动去与外公交流。麻将被他们敲得是铿铿锵锵,有种沸腾和喧闹之意,好不热闹,外公坐在那里,很安静,看见他的眼睛,盯着远方。

每次我打电话给他,从他的言语中能感到一种孤独和寂寞,于是我打电话的频率也多了起来。今年中秋节和国庆,外公都是在我们家度过的,我努力与外公找共同的话题,希望让他感受到丝丝温暖和和气。

有时候自己也想得多,外公八十多岁了,可能那一天说在就不在了,我上班去了,他一个人回到乡下,永远都是孤独的,想到这些,自己也无限唏嘘。

2013年7月1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不常回家看父母就违法。有人说,我是每年都回家看望了父母的,给了他们很多钱。其实这只是一种看似有效的行动,实质是无效的奢望。他们幸福了吗?

每年儿孙都会给他钱,但他总说不缺钱。不要以为给钱了就是对他的关心,不要以为给了钱就是尽到了赡养的义务,不要以为有钱了生活过得很幸福。外公是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问候。

有了行动,还需要心连心的精神支持,他们渴望得到心灵上空虚的安抚和慰藉。

也许这就是“空巢老人”最真实的写照,这也是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中铁二局电务公司 廖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