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精细化管理之四:将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
耿平
近日,笔者到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石化销售分公司一线班组和企业基层进行专题调研,看到了各企业、班组、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探索有了新的升华,让笔者眼前一亮:
职工认知:由表入里 由浅入深
5月23日上午,笔者来到石化销售分公司十分场加油站,看到一名职工趴在微机前敲着键盘,旁边站着的师傅则紧盯着屏幕,并不时交流一下。
“忙什么呢?”笔者好奇地问。
“写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呢,”李华芬师傅头也不抬地说,“明天公司要召开班组‘红五月•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会,我这是在做最后的修改。这次交流会正好是我进一步学习,向大家讨教的好机会。”
“我专门请来赵媛媛师傅,她是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专家,请她做最后的润色……”她看了一眼赵师傅说。
经李师傅同意,笔者翻看了她的文档。文中写到,一开始,班组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理解为设备保养、设备刷漆、打扫卫生等浅层次工作。后来,通过学习“精细化管理”一书,开展了班组职工精细化管理大讨论,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知有了很大变化,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体现了班组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已向深层次转变。她还举例说,以前把练好仿宋字作为填好资料的标准,现在则要分析录取的资料是否合理,从数据的微小波动中寻找生产技术工艺变化的“蛛丝马迹”。
从李师傅的理解和与其他职工交谈中笔者看到:班组职工精细化管理已由原来的提口号、做口头文章、设备刷漆、打扫卫生等表面文章到向深刻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向转变工作态度、形成良好工作习惯等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及深层次思考转变,充分体现了职工更趋理性和走向成熟。
班组体验:出路在于精、细、深
5月24日上午,笔者来到石化销售分公司3#轻烃站采访,看到站长董志平正在主持班组管理会:“今天班组会的主题是唠一唠精细化管理,确定今后班组工作计划、思路,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好想法亮出来。”
“以前我们注重了看板管理、定置管理、6S等工作,但许多工作还停留在表面,站上表面上‘油光滴滑’,但实则有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记前去年那次公司检查验收时,我们站就吃了大亏,真是吃力不讨好”职工王兴忠快人快语。
“是啊,话糙理不糙。今年4月以来,我们从理解精细化的精髓出发,做到精在前面,细在各个环节,深在全过程,虽然表面看没有多少变化,但实底里‘脱胎换骨’了,所以专家在检查中给了我站很高的评价,获得‘四星级泵站’称号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副站长尹胜进行了补充。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要往“深”处理解、深度思考和探讨,特别是要把工艺设备的精细挖潜作为下步工作的重点,每个人要写出书面意见,汇总后再讨论形成班组工作规划,争取五星级!……”董站长总结道。
会后,笔者进一步了解到,该班组不光在设备保养、资料填写、卫生清洁等方面做足功夫,而且在设备工艺参数、设备工况优化、深度挖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班组基础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获得‘四星级泵站’称号可谓顺理成章、实至名归。
由原来注重表面浮华而屡屡吃亏到现在注重设备工艺参数、设备工况优化、深度挖潜的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工作,从而在检查评比中占得先机,彰显了班组管理向精、细、深发展才是班组突围的关键所在。
企业规划:将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
5月25日上午,笔者随同分公司检查验收团参加了在集气五队召开的班组精细化管理现场会。
验收团首先对集气五队1#轻烃站精细化管理现状进行了观摩。从现场看到该站6S管理展板和标准化的现场看到该站确有独到之处。验收团也对职工进行现场提问,发现个别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仍然比较浮浅。
“虽然这里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没有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而是在优化工艺参数,深挖管理潜力,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召开班组精细化管理现场会的目的,就是要推广集气五队特别是1#轻烃站精细化管理经验做法,引导企业班组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下去……”分公司精细化管理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长顺发言道。
会后,笔者采访了集气五队队长李长胜,并与李主任进行了交流。
他们一致认为,企业要下力气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将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精细化管理引向深入。王副主任指出,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出现“一阵热、一阵冷”的现象,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以贯之地推动,确保取得长效。企业下步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相应的人财物须到位,确保精细化管理的有序开展,有效地推动班组精细化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是要引导职工正确认知,躬身实践。王副主任表示,虽然精细化管理在班组取得很好的成绩,职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还要继续引导职工深化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从注重粗放而表面的工作转向提高内涵发展,深挖内部潜力的轨道上来,提高到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上来。
三是要为班组开展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宥于班组条件,班组职工在精细化管理中缺乏理论指导,有些属自发性行为。为此,李队长希望企业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及舆论支持,如购入精细化管理书籍,进行培训引导,提供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其他班组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做法,以探索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和方法,努力取得长效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