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用“爱”营造和谐班组
宣钢检修公司电控一车间PC组组长杨海东,通过创建班组“小食堂”、“小课堂”和“群言堂”,用“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职工们亲切地称他为“头”。
由于宣钢发展的需要,他的班组,由钢城较繁华的西区迁到了荒僻的东区,不仅职工的家离班组较远,而且就近无生活服务区,大家只能就餐于个体小饭馆。但不久他发现一些职工在工作期间常常脱岗,几经询问才得知大家闹肚子,他深知这样下去职工的健康得不到保证,检修任务也难以按时完成。与职工共议后,决定在班组创建了“小食堂”。这样大家在一起就餐,如同家人一样,既经济又增强友谊,还能提高了职工的集体观念。今年2月的一天,正准备午餐的大家,突然接到线路抢修任务,“头”带领3名职工去处理,让其他职工先吃。但5分钟后,工作面已有班组职工11人参与抢修。
班组承担的维修工作技术含量高,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为快速适应企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他在班组办起了“小课堂,并坚持每周一课。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的同时,突出职工间互相探讨问题和“技师一堂课”的做法,激发了大家的小改小革和修旧利废意识。今年8月,班组维检区的一台设备,因几个小电子元件损坏,无法采购到而宣布报废。“小课堂”上做为专题攻关项目,他让大家进行了探讨。维检之余,大家从无法修复的设备上,拆卸与之相匹配的电子元件,经过测试和小技改,使这台十几万元的设备又起死回生。
在班组民主生活会和安全会上,杜绝了“一言堂”,做到了人人发言、提出问题、阐述观点、详实记录的好传统,他从中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掌握职工身体状况、情绪变化,合理安排日常检修任务,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几年下来,他抽屉里存放着厚厚的十几本记录,记录着班组的成长、职工的宝贵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职工的“家事”,成为了班组克服困难的法宝,成为了一种责任。职工无论大小事,他记录在册,牵挂于心。2013年底,一名职工因病住进了医院,正感到苦闷无助时,他把集体的“爱”第一时间带给了他,使这名职工战胜病魔的信心倍增,不久便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杨海东一名普普通通的“组头”,用“爱”凝聚了工友,用“心”为班组职工搭建了成才平台。这个和谐大家庭里的每名成员,在他的带领下,成长为了“有理想、有责任、有技能、有激情”的四有职工。杨玉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