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就是“画家画”,我要与你“文人画厘清界限”,我是“更为纯粹的画,更为纯粹的视觉艺术”(见《美术报》2012年12月15日)。这就误解了文人画,文人画是一种主张综合性的艺术。打个比方,《诗经》艺术性高,而发展到唐诗宋词除了情韵、理趣、境界还要讲究格律,无疑这是一种进步,难度增加了。“五四”以后通行白话诗,是一种反叛,但成就能与前者比吗?格律诗和词曲至今依然不衰,就是明证。所以画家可以自由创作,但绘画需要综合的文化修养并没有错,自己画不了文人画不必去否定标准。当然现在全世界都盛行重新洗牌,但历史得留于后人评说。至于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艺术另当别论,而中国画的当代性要沿着自己的路线发展,无须为之穿上种种洋装奇服装蒜。
中国画主张意在笔先,强调写意精神,古人云“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张彦远语),但又云“始知真放本精微”(苏轼语)。只有具备高超精微的绘画本领,才能精准捕捉万物传神之象,并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文人画家宋徽宗、赵孟頫\、沈周、石涛、八大等的作品绘画技巧不高吗?倪瓒说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那是强调以“逸笔”排遣胸中逸气以自娱,并非反对“传神写形”,他的画也没有脱离形似。“逸笔草草”之说,原是一种比喻。受人尊敬的文人画作品哪个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的呢?文人画要求作者提高修养但并未限制创作自由。
我们应该边画画边提高修养,而不要借口“文人素质已经丢失”,去鼓励“只要有绘画技巧和创作理念就可以自由发展”(引文同上)。要不陆俨少为何提倡“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四分读书”的学习安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