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山上的七星缸
是清朝时的消防119
巡山,是西湖景区文物保护者的日常工作。2000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邵群巡山到玉皇山紫来洞,洞内光线十分昏暗,可是她依稀感觉地面一石块上有些纹路,打开电筒,她记录下了部分碑文。比对文献后,她赫然发现,历史的尘土之下,掩藏的是清代“重修七星缸记”碑。
虽然有小半块砖石破损,幸运的是文字部分都被完整保留了下来。我们才能在今日重温当年清朝官方“消防119”的往事。
这块紫来洞铺地碑,跟玉皇山上不远处的“七星缸”有联系。
老杭州有一句容易记忆西湖景点的俗语,“一线天二郎庙三潭印月四眼井五云山六和塔七星缸八卦田九里松十里琅珰”。七星缸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古时杭城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一旦稍有一个不小心,洒了火星子,整个杭州城都要遭殃。公元941年7月,杭城大火,烧到吴越王钱元瓘家里,54岁的他惊吓过度而得病,8月就去世了。
清雍正年间,一位术士在观察了整个杭州城的八卦走向后建议,玉皇山紫来洞位于整个杭城八卦中的离位,而离位属“火”,玉皇山的整个山势又像一条龙,火龙窜动才惹得整个杭州城深陷火灾的阴影之中。
为此,时任浙江巡抚的李卫决定铸七口缸放在玉皇山紫来洞东北角,用来镇住“离龙”。今天在玉皇山紫来洞的附近,游人可以看到这七口铁铸的直筒式水缸,按北斗七星图的方位排列,缸内储满了清水。
当时,对蓄水人员还有要求,一定要是道观里的小道士。按照规定,缸内的水一般不得低于九分,而若缸内蓄水少于七分,算是重大错误,挑水的小道士就要受到严惩。
邵群说:“不是在道观里接受责罚,而是小道士要被拖到官府里挨板子。”这个清朝官方“119”,管理还真有点严格的。
当然,除了“七星缸”,清朝的“119”还有很多内容。比如老杭州人都知道的 “城隍山上看火烧”,它是指站在吴山山顶的小亭子里,居高临下,观望杭城何处起火,以便及时准确地指挥扑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