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28 21:35:01
|
查看全部
在还没有创业之前,杜元源已进行品牌规划,在他看来,至少要提前3~5年做准备。他的雷洋电子企业在2005年成立,而2003年,杜元源已开始在全球咨询商标和专利的注册,为他未来100%出口的产品拓展国际市场铺路。
不过,这一步刚迈出时并不顺利。预想是名称越简单越好,一开始是准备注册为“LY”,但立即遭到韩国LG的反对,接着想注册为“LEYO”,却又遭到巴西一家企业反对,最后被迫将字母扩充到六位的“LEI YOU”。虽然在每个国家注册的费用大约是3000美元,但因三个回合后才注册成功,加上律师费,一共花了700多万人民币,才顺利在103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注册。
“凡是3万人口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我们都先抢注,幸亏走先了一步,要不到现在可能花2000万还未必能办到。不少国内品牌想到国外注册,但现在很可能已被他人注册。”杜元源以自身的经验,建议有意拓展国际品牌的企业,一定要提前进行这个事项。
在专利方面,杜元源也投入很大经历,每推出一款新产品就立即申请专利,目前已拥有800多个专利,平均每月就产生10多个专利新品。杜元源将产品线拉得比较长,例如TCL主要是生产29英寸以上的大屏电视,而雷洋从4英寸到42英寸都生产,从小屏到大屏各个层面招揽消费者。与此同时,不同的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杜元源举例说,欧美追求简约,要求产品越简单越好,最好电子产品是一个按钮就满足所有功能的使用,而东南亚喜欢外观花俏,认为按键越多越高级,因此要细分市场。
不少电子厂因为生产线跨度太长无法顶住订单萎缩的压力而在金融危机中倒闭。 “这些企业往往产品多元化过程中忽略彼此的关联度,市场上什么产品热销就赶紧生产,但我们不同,多元化过程中要考虑到彼此的兼容度,生产平板电视、手机、DVD视盘播放机等六大块产品中,部分电子人才和生产设备是可以公用的,产生1+1>2的效应。”杜元源对此的看法是,关键还是要考验企业的整合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