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历史上的11月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39:32 | 查看全部
1948年11月1日 中共中央军委颁发整编命令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颁发全军整编命令:将野战部队改为野战军。野战军以下依次辖兵团、军(原纵队)、师、团。各野战军以所在地区分为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野战军。1949年1月15日,又改西北野战军为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为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为第四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的三个兵团,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39:41 | 查看全部
1949年11月1日 “西南战役”开始

  1949年11月1日,“西南战役”开始。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解放西南四省的战役。第二野战军一部从湖南进入贵州,15日解放贵阳。第二、四野战军各一部由湖南常德、湖北宜昌西进,30日解放重庆。此时,敌胡宗南部正由陕、甘南部向成都方向撤退。为了把敌人歼灭于成都地区,第二野战军分由贵阳、重庆迅速抢占乐山、邛崃、大邑等地,完全截断敌军向西南逃跑的通路。同时,第一野战军一部由陕、甘南部分路穷追逃敌,直逼成都,协同第二野战军完成对成都敌人的包围。12月9日,云南、西康的国民党军先后宣布起义,两省和平解放。被围在成都之敌,除一部分在突围中被歼外,其余宣布起义或投降。12月27日解放成都。全战役历时57天,共歼国民党军90余万人,解放了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四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40:17 | 查看全部
1949年11月1日 中国科学院成立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国最高学术领导机构的综合研究中心。首任院长郭沫若,副院长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陈伯达等。科学院下设计划局、编译局、联络局等单位,并将原华北大学研究部、水生生物调查所,前北平研究院各研究所、前中央研究院等各研究所、前中国地理研究所等单位,调整、合并为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等5个方面15个研究单位。随后又有数学、心理、地理等研究所成立。每个研究单位下设若干研究所、室。它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40:28 | 查看全部
1952年11月1日 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49年9月23日,苏联政府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对美国朝野震动很大,美国空军原以为苏联只有到1952年才有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美国科学家泰勒认为这是动员政府制造氢弹的极好机会,他首先在加利福尼亚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伯克利辐射实验室的劳伦斯、化学家拉蒂默和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斯(他们都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于1949年 10月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聚会,详细讨论了氢弹的制造问题,充分估计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给氢弹制造带来的困难。第一,新的方程式用常规方法根本算不出来。对氢弹复杂装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作出惊人的次数的精确运算,以测定它对炸弹内部数以百万计的细小部件的影响,但人的大脑难以应付。第二,需要有几百万度高温才能引爆氢弹,投向广岛的那种原子弹不适用,需要制造一种专门原子弹作引爆物,这势必将影响美国原子弹的生产能力。第三,氢弹的真正炸药是氢和氢的同位素氖,氖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而且衰变很快。只有在一种专门设计的重水反应堆里,通过铀和中子核反应才能产生氖。然而氢和氖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因此在引爆之前,必须保持近乎绝对零点,即摄氏零下273度,因此就需要庞大的制冷设备。
    他们决定寻找制造氢弹的支持者,他们找到的第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是美国海军预备役少将刘易斯·斯特劳斯,他是原子能委员会5个理事中的一个(其余4个都反对)。他们还在争取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如国会原子能联合委员会主席麦克马洪参议员、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保罗·尼采、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泰勒他们坚持说,美国的威望依赖于美国的技术优势,如果苏联人制造了第一颗聚变炸弹,美国就会丢脸。通过游说,泰勒在政界和军方找到了支持者。1950年1月13日,奥马尔·布雷德利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名义,提出要制造氢弹。这个月,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出笼。在布雷德利作出决定后第四天,从英国传来有利于氢弹制造者的消息,英国核科学家富克斯被指挥犯有叛国罪,理由是他将核技术出卖给了苏联。这一事件意味着苏联将与美国展开竞争,因而更加强了美国政府制造氢弹的决心。1月31日,由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利连撒尔组成三人特别专设委员会,研究是否制造氢弹问题。在表决中,反对制造氢弹的利连撒尔被击败。当天下午,杜鲁门总统宣布了制造氢弹的决定。
    杜鲁门的决定,遭到以美国科学界三巨擘——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和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为中心的科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科学家协会抨击政府表面上用缓和来寻求和平,实际上是依赖于炸弹的破坏力。在康奈尔大学的汉斯·贝提领导下,12名美国高级物理学家发表了一份号召书,指出:“我们认为不管一个国家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它都无权使用这种炸弹。这种炸弹已非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武器,而是灭绝整个人类的手段。”爱因斯坦散发了一份举世瞩目的声明,指出氢弹因其放射性有可能一举毁灭一切生命,这位伟人认为,“用全面武装达到军事安全的思想在战争技术现有的水平下乃是一种可悲的幻想。”他觉得,军备竞争已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奥本海默和科南特要求辞去总统的总顾问委员会的职务,由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反对制造氢弹,后来竟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政治迫害。
    原子科学家们的强烈反对,并没有阻止美国政府继续制造氢弹,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技术的难关也在一一突破,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许多持反对态度的美国科学家转而参加氢弹的研制工作。这样,研制进程加快了,首先,建立了一大批重水反应堆,它们不仅能生产普通原子弹需要的钚,而且也能生产氢弹所需的氖。将过去的原子弹作了重大改进,发展了能引爆氢的一种新型原子弹。1951年春,计算机专家约翰·冯·诺伊曼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高速电子数字计算机”,解决了热核炸弹的特殊数学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斯但·乌兰姆和泰勒解决了氢弹的引爆问题。这年5月,美国制造了以原子弹为点火装置的氢弹。
    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埃卢盖拉布小岛首次爆炸试验成功。美国在1952年11月试验的氢弹采用的是液体重氢和三重氢的“温式燃料”。这种氢弹体积庞大,难以实用,后来,第一颗“干式”氢弹又在洛斯阿拉莫斯研制成功。1954年3月1日,在太平洋毕基尼岛上又试验成功,它的威力相当于1千5百万吨TNT火药,是投到广岛原子弹威力的750倍。由于这个氢弹外侧覆盖一层铀,外侧铀在爆炸的时候吸收中子而分裂成为放射性微尘——“死灰”,它可以飞散到200公里以外危害人的生命。氢弹的第一批牺牲品又是日本人,当时在离爆炸中心200公里处,有一艘名叫“福龙丸”的日本渔船正在作业,由于受到放射性尘埃污染之害,船上23人回家后,其中1人死亡,其余的成了残废。
    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1月,许诺使用战略武器“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的支票换取选票,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上台后,变本加厉地推行前总统的国防政策和战略方针,1954年春,美国连续3次成功地爆炸了以固态氖化钾为聚变材料的氢弹。在这一连串的爆炸声中,泰勒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这位于1908年出生于布达佩斯的核科学家由此被人称为“氢弹之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40:39 | 查看全部
1955年11月1日 南非首次选举地方政府

    1995年11月1日,继18个月前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首次全民大选之后,南非人在688个选区内进行首次全国地方政府选举。
    1995年举行的南非全民大选产生了中央和省一级政府,此次地方选举的使命在于组成省以下各级政权。据统计,南非全国共有272个政党和组织参加了地方政府的竞选;登记选民计1750万人,占选民总数的76.84%。
    由于政见分歧、选区划分意见不一及其它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南非全国9个省中,夸祖鲁·纳塔尔省等地区的数百万选民未能参加今日的选举。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选举将分别拖延至不迟于1996年3月底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40:49 | 查看全部
1955年11月1日 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戴尔·卡内基逝世

    1955年11月1日。《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一书的作者戴尔·卡内基久病不愈逝世,享年64岁。卡内基生于密苏里州,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贫穷中度过。他干过许多工作,包括当临时替身演员,可惜几乎都未成功。二十四五岁时他到各地的基督教青年会去教讲演术,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特长。
    卡内基的这本书是1936年出版的,正值经济大萧条的严重时期。渴望得到工作的人们急于要比别的待雇人员看上去更带劲,所以他们成百万地买这本书。到他去世为止,已卖出490万本。评论家们说该书成功之谜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多微笑少争辩。
    卡内基,1888年11月24日生于美国密苏里玛丽维尔,美国演说家、著作家和教育家,中学和大学时代积极参加辩论俱乐部的活动,毕业后在内布罗斯加当推销员,后在纽约当演员,最后在基督教青年会教演讲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40:58 | 查看全部
1958年11月1日 我国与摩洛哥建交

  摩洛哥,意为“休养之地”。全称摩洛哥王国。位于非洲西北端,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人口2713万(1995)。阿拉伯人均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信奉伊斯兰教。首都拉巴特。磷酸盐是主要资源,其他还有铁、铅、锌、钴、锰、钡、铜、盐、油页岩等。渔业资源极丰富,是非洲第一大产鱼国。系农牧业国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水果和蔬菜等。工业不发达,主要有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纺织、皮革、采矿和机电、冶金等,磷矿开采是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旅游业发达,居非洲国家首位。1995年人均国民收入1230美元。对外贸易历来为摩重要经济部门,主要出口食品、矿产品、服装和皮革产品等,进口糖、粮、奶制品、茶、石油、机械设备等。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788年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此后王朝多次更替,其中柏柏尔人建立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最为强盛。15世纪起西方列强先后入侵。1912年3月30日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11月27日摩北部和南部的一些地区划为西班牙保护地。1956年3月2日获得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1961年3月3日(现国庆日)哈桑二世登基。1958年11月1日同中国建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41:07 | 查看全部
1984年11月1日 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

    1984年11月1日,在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一个月之后,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决心:大裁军。邓说: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1985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裁军100万人,约占当时中国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11个大军区减为7个。过去裁军主要是减员,内部结构变化不大。此次不仅是减员,更是对军队体制进行一次重组,尤其是陆军,军一级部队走向了合成集团军,特种兵兵员数量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步兵。
    此次裁军是在国际裁军谈判僵持不下时,中国单方面作出的。而且,裁军后,中国加快了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兵种得以建立,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得以加强,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进程得以加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41:17 | 查看全部
1984年11月1日 我国与阿联酋建交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南岸。由阿布扎比、迪拜、沙加、阿治曼、乌姆盖万、富查伊拉、哈伊马角七个酋长国组成,因盛产石油,故有“油海七珍”之誉。面积83600平方公里。人口208.3万(1993),本地阿拉伯人仅占1/3,其他主要是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地的移民。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首都阿布扎比。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农业不发达,粮食95%依靠进口。政府努力实行多样化经济发展方针。1993年人均国民收入1.72万美元,居世界前列。主要农产品有蔬菜、椰枣、玉米、豆类。饲养羊、牛、骆驼等。石油开采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此外还有钢铁、水泥、天然气液化、炼铝等工业。出口原油和石油产品、天然气及少量土特产品;进口粮食、机械和消费品等。无铁路,各酋长国之间有公路相通,公路总长约2870公里。有各个深水港和5个国际机场。公元7世纪隶属阿拉伯帝国。16世纪起,葡萄牙、荷兰、法国相继入侵。1820年英国入侵,强迫各酋长签订“永久休战条约”,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3月,英国宣布同海湾各酋长国签订的条约于年底终止。1971年12月2日(国庆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告成立。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外交政策。1984年11月1日同中国建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41:28 | 查看全部
1986年11月1日 瑞士桑多兹化工厂爆炸  污染给沿岸国家带来的损失达6000万美元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工厂的956号仓库,在剧烈的爆炸声中变成了一片火海。
  这个仓库是1968年为存放机器设备而修建的简易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没有灭火装置。爆炸发生时,仓库中存放着824吨高效杀虫剂、71吨除草剂、12吨汞化合物以及4吨非法存放的易燃有毒混合物。当时上窜的火柱高达60余米,装满化学药剂的圆桶不断爆炸,形成了一个个火球弹向高空。在160名消防队员与大火搏斗的几个小时之中,几乎每分钟都有两辆消防车将灭火液喷向大火。电台播送报警消息,居民们被告知不要离开住处。警车在街道上不断巡逻,并发布通知:居民应将门窗关严。
  桑多兹化工厂仓库爆炸事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事故发生两天后,巴塞尔和卡尔斯鲁尔河段内15万条鳗鱼遭到无妄之灾,使这一河段内鳗鱼濒于绝迹。尤其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不仅大火带来了一场生态化学灾难,灭火本身也不例外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灭火液遇高温起化学反应,生成有害气体。大量用来灭火的水通过排水道将10至30吨农药和至少200公斤汞带入了临近的莱茵河,使这条人们世代歌颂的河流中几百公里内的生物逐渐死亡。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全长1320公里,流经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由荷兰湾注入北海,这次污染使得长达40公里的莱茵河河面上,覆盖着一层由有毒物质形成的薄膜。有毒物质沿河而下,最后使北海也难免遭受污染之害。
  这次污染给沿岸国家带来的损失达6000万美元,单是和瑞士接壤的德国的巴登因污染带来的渔业损失就达500万美元,在后来几年里,莱茵河里无鱼可捕捞。官方告诫沿岸地区的人们不得饮用莱茵河水。法国政府下令禁止本国渔民下河捕鱼,同时不准在沿河地区放牧牲畜。德国有几个城镇靠消防车运水供应居民。
  莱茵河畔素来风光优美,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这次污染使旅游业也遭受了严重地打击。莱茵河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大的灾难。所以有人称这次事故是“水工业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