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盘古怀思
时隔二十余秋,我再游盘谷。忆及当年盘古倾颓之景,实不想去。然而,经不住老弟硬拽,还是和他约上延洁老师,驱车出发了。
我们在路人的指引下,来到盘谷寺外时,当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太行山南麓,座坐落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古建筑群,参差错落,好不热闹。山寺的门楣上,名家所题的匾额熠熠生辉。探访古迹者都懂得,每到一处,务必研究它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及相关的文学作品等,否则,无异于筛子盛水。我们在亭子内,看到石碑上方刻有“歌盘合契”四字,意谓韩愈的针砭时弊,揭露官场黑喑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又相携观览了秋叶池、钟鼓楼、老母殿和摩崖题记等所有景点之后,惊奇地发现:该寺供奉的神祗,有佛教的阿弥陀佛、十八罗汉;道教的元始天尊,还有民间杂神开天辟地的盘古、象征义气和财运的关帝圣君等。假使说佛道合一,表明了我们的国教开放和兼容的话,那么,李愿先生自幼攻读儒家经典,在朝为官也以儒学思想为正统,却落得背弃圣人教诲,归隐盘谷,在别派神仙面前朝拜供奉,不就有力地证明了唐王朝确实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吗?
被送者是李愿,是韩愈的挚友。而送行的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当时他郁郁不得志,写赠序把自己的朋友送到济源这个当时寺庙林立,荒凉幽僻的地方,确乎有同命相怜之感,想借此吐露心中抑郁不平之气。
如今的盘谷,可不像韩李两位先生眼中那个样子了:盘谷附近的山头和村落,发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各级煤炭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开采、利用,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使盘谷比当年的古轵国还要富庶;马季、赵炎把天坛砚编到相声里,舒同、溥杰、吴作人、李可染等许多名人曾为它题过词。如果韩李二公再世,我一定以东道主的身份邀请他们再游盘谷。那时将不再是因不被重用而到这里来排遣内心的郁闷,像先生说的吃山中野味,而是作为朝廷大员和享誉世界的文豪,工作之余来见识一下新时代盘谷的美丽和富饶,尝一尝地方特产。
临走接受一方济源人赠送的天坛砚,回去作上几篇讴歌盘谷,乃至济源旖旎风光和美好生活的架构,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坛上留下更加美妙的一笔。(王建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