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6|回复: 0

天然“大药箱”

发表于 2014-11-1 15:20: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去中药店里买药时,你会看到成排的抽屉里装着干的、扁的、颜色各异的药材,颇有一丝神秘感。这些神秘的药材来自何处呢?它们中的一些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去湿地走一走,或许就能看见它们的“真身”。

芡实 荆棘里的“补品”

早在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芡实”就被列为上品记载。书中说它能“令耳目聪明”,是滋补身体的上好药材,甚至还有人把它当作“水中人参”来追捧。不过,功效如何暂且不说,芡实比人参要好吃倒是真的——它富含淀粉、味道清甜。这等美味自然不会被好吃的人放过,在中餐中甚至还有个术语——“勾芡”。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勾芡所用的淀粉最初就来源于芡实的芡粉。在八宝粥里,也经常能见到它白胖的身影。

不过,若真是到池塘湖沼中找这些小白胖子,还真要费些功夫,别的不说,单是芡那浑身的针刺就令人触目惊心。刺刺的梗上长刺刺的叶,刺刺的叶边开着刺刺的花,等到9月下旬,花开了又合,变成刺刺的果儿,真正的芡实将要登场。用鞋底把刺儿头使劲蹂躏一番,直到硬刺软倒、服帖,再小心地从萼片的位置剥开果皮,就能看见一粒粒嵌在海绵质小室里的种子了!品尝一下,味道稍甜,其中又透着涩,吃完之后喝口清水,嘴里便是无比的清甜,回味悠长了。

鱼腥草 药食两界“腥”风尚

想要认识鱼腥草,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摘一片叶片揉碎闻味道——仅仅一缕味道入鼻,就足以让人恍然间如同置身于水产市场,一手的鱼腥之气“留香”许久,知道“鱼腥”二字绝非浪得虚名,从此印象深刻。味道虽然恼人,鱼腥草全草却都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鱼腥草大名叫“蕺(jí)菜”,一个很雅致的名字。鱼腥草大多生活在池塘边、溪畔等阴湿环境里,有着心形的叶子,下面是稍带紫色的茎,匍匐成一片。春末夏初开花时,会有四片白色的“花瓣”,但这“花瓣”其实是变异的叶片,“花瓣”之上小毛刷似的短棒棒才是它密密的小花。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鱼腥草变名为“折耳根”风行于西南地区。凉拌折耳根入口鲜脆,微微有点涩,配料的味道调和着鱼腥草的鱼腥味,冲击着味蕾和鼻腔。和香菜一样,它的独特气味是由醛类引起的。不解风情的科学家发现鱼腥草中含有致癌的马兜铃内酰胺,但很多吃货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拜倒在鱼腥草脚下。

菖蒲 香气袭菌

在溪旁水边,你若小心留意,便会注意到水里那一丛丛翠绿长叶,它们带着清新之气,芳香袭人,这就是菖蒲。菖蒲的株型亭亭玉立,叶子更是像剑一样挺拔,颇有威武之气,因此,它们还有个名字“蒲剑”,又因近水而生,也叫“水剑”。更形象的是,这些剑一样的叶子还有个非常明显的叶脉,恰如剑脊。

在《神农本草经》中,菖蒲和芡实一样被列为上品,据说可延年益寿。不过现代医学却不支持这种观点,认为菖蒲有小毒,如果没有医生的指导,可千万不要擅自服用哦。

在古代,菖蒲还有超然的地位:传说尧帝时期,天神将菖蒲赐予凡间,赋予它驱邪避害的神性,人们称之为“尧韭”,还替它安排了生日:每到农历四月十四,给菖蒲修剪根叶,供养于书桌庭案之上。随着时代演变,这些风俗早已消匿。只有每年端午节,菖蒲才会拾起存在感,和艾蒿一起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门楣上,承载着人们防疫驱邪的美好愿望,为热闹的节日增添一缕药香。

珍珠 苦痛背后,光彩照人

珍珠,我们平日里熟悉的一种宝石,具有与生俱来的淡雅光泽和浑然天成的圆润形态,不需雕琢就是艺术品。它是如此的璀璨夺目,可以想象人们第一次从贝壳里发现这样的宝贝时,会是多么惊叹于天地造物之神奇,以至于流传出“感月生珠”、“鲛人泣珠”等故事。千百年来,珍珠被赋予了太多传奇,它的莹莹光华一直闪烁在帝王的皇冠和权贵的装饰之上。

除了作为装饰和观赏的珠宝,珍珠在古代还有药用价值。古代女子喜爱用珍珠粉美白养颜,试图青春常驻。今天也有不少化妆品含有珍珠成分,不管是不是真有美颜效果,至少能让女性朋友们感到“脸上有光”吧。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