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历史上的11月2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49:13 | 查看全部
1957年11月2日 毛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拜会时合影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乘专机离开北京,去莫斯科参加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的庆祝典礼。
  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时间3点20分(即北京时间下午8时20分)在市郊西南30公里的伏努科夫机场降落。毛泽东主席在机场发表了讲话。他说:我在1949年底、1950年初访问过苏联。那时,我们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此开始了我们两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亲密结合。
  他说,十月革命节是苏联人民的伟大胜利节日,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伟大胜利节日。40年前,苏联人民在伟大的列宁和伟大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这个胜利,创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40年的建设过程中,苏联异常迅速地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许多方面都站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为追求进步和幸福的人民树立了卓越的榜样。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界的新纪元从此开始了。
  毛泽东主席指出,以伟大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保证世界和平的坚强堡垒,是一切不愿意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的人民的忠实朋友。目前,美帝国主义正在把侵略和战争的矛头指向阿拉伯民族,指向独立的叙利亚。这种侵略企图有导向世界战争的危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叙利亚人民和整个阿拉伯民族的正义斗争。中国政府完全同意苏联政府对侵略者的严正警告。全世界人民都应当警觉起来,为制止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保卫世界和平而奋斗。
  毛泽东主席说,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找到了彻底解放和繁荣富强的道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事业中得到苏联人民巨大的同情和慷慨的援助。我们两国人民已经在共同的斗争中结成了兄弟般的同盟。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我们分开。
  11月6日上午10时(莫斯科时间),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联席会议在卢日尼基体育宫内举行。总共有来自61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参加了庆祝会议,总共有1.5万多人。
  会议由联盟院主席洛巴诺夫主持开幕。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报告,题目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全文约5万字。
  在下午4时举行的大会上,毛泽东发表讲话。他谈到8年来中国各种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和目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整风运动。
  毛泽东主席指出,历史上发生过各种的革命。但是,过去的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够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比拟。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个革命证明:没有了地主和资产阶级,人民完全能够有计划地建设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同时又证明:没有了帝国主义的压迫,世界各民族完全能够和睦共处。苏联人民在40年中经历了艰苦的路程。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地企图消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的敌人曾经显得好像比苏联更强大,他们两次武装进攻苏联。但是英勇的苏联人民,在光荣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把这些侵略者的进攻彻底地粉碎了。
  毛泽东主席说,事情很明显,在十月革命以后,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不能通晓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列宁主义,就不能正确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我们需要同时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而在目前,反对修正主义的倾向尤其是迫切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
  毛泽东主席介绍了中国的情况:为了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迅速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国人民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一个生气勃勃的整风运动。这就是在城市和农村中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重大政策、党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人民的生活福利等项问题,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有领导地自由地展开全民性的大辩论,用以正确地解决在人民内部实际存在而为当前所必需解决的各项矛盾问题。这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人民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运动。这个运动已经取得巨大的胜利。凡是这样做了的地方,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迅速增长,错误思想迅速澄清,工作中的缺点迅速克服,人民内部的团结迅速加强,劳动纪律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我们正在6亿人口中分期分批地推行这个人民自我教育运动,大概再有几个月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今后,我们准备每年或每两年举行一次整风运动,运动时间可以大为缩短,作为解决我国整个过渡时期各项社会矛盾的一个主要方法。实行这个方法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必须坚决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是会站在我们方面的,是讲道理的。这一点已为运动的全部经验所证明。
  毛泽东主席强调,我们根据列宁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承认群众的首创精神、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得出了整风的方法,而目前的社会主义自我教育运动又一次说明了这个方法的正确性。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这样说过:“过去的经验证明: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该存在的兄弟团结,忽视这个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90多年前马克思的这个指示,对于我们永远不会过时。
  11月21日,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回到北京。
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宣言》上签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49:29 | 查看全部
1950年11月2日 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逝世

    1950年11月2日,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肖伯纳在圣劳伦斯的乡间别墅去世。
    肖伯纳是一个幽默、正直、不看重名利的人。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给肖如下评价:“肖作为文学家,他是很有才气和敏锐的,但作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却微不足道,尽管他很正直,也不追逐名利。”恩格斯的评价如实地反映了肖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他对于名誉、地位的态度。
    当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降临在他的头上的时候,他非常幽默地说了一句话:“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
    当时有一家新闻社报道了肖对于记者的谈话。肖说:“这件事情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没有写半个字,当然是不可能的,但从这位大师的幽默感中,可以窥见肖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据说,肖不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是这样,对于其他荣誉和头衔他都是这样对待。他认为,追求虚荣的名誉、荣衔都将损害他的人格。
    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已经是一位70高龄的老翁了。十四年前,也即1911年时,肖已经以他在世界文坛上的赫赫声名,首次被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诗人莫雷伊所推荐,成为1911年度的候选人。当时,诺贝尔文学奖的常任秘书威尔逊博士对肖没有好感,以所谓的“大会诡辩、无情、不文雅”为理由,排斥了他。
    1921年,他又被一批瑞典学者提名,被列入竞争候选人之一。不过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将他列在高尔斯华绥等人之后的第三位。结果那年度他又没有获奖,1923年,肖的唯一著名的悲剧《圣女贞德》问世,轰动了欧洲文坛;并且《圣女贞德》在英、法、德、瑞典等国一再被搬上戏剧舞台,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戏剧女明星,肖的声望也随之大震。一年后,他再度被提名,这一次,霍尔斯陶穆的支持态度较之1921年更加积极。三年前的“慢三步”一跃而变为“上头牌”。在授奖大会上,霍尔斯陶穆对肖发表了一番极其热情洋溢的赞颂词。所可惜的是,这番颂扬肖本人并没有听到,因为肖并没有兴趣前去“聆听”他所不爱听的褒奖。
    在这里值得写上一笔的是,肖对于那张金额为6,500英镑的诺贝尔文学奖支票和奖状的处理。当肖接到瑞典文学院以“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励性的幽默常常蕴含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的评价而获得1925年度大奖的通知时,肖表示出一种冷漠的态度。有一位肖的朋友劝说他:“我亲爱的肖,这样做是不行的。瑞典文学院要褒奖你,可是你却以侮辱来回报他们”,并劝说他:“不可将诺贝尔奖象小石子一样丢进波罗的海。”结果,肖最终领了那张奖状,并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但他没有接受那笔钱——他将这6,500英镑的奖金用来建立了一个英瑞文化基金会,以奖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们。肖此举,获得了众多文坛有识之士的齐声喝采。
    肖于1856年7月26日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法院的一个小公务员,母亲靠教音乐谋生,由于家境贫困,肖未能读大学。未满20岁的肖走上社会,在一家房地公产公司当缮写员和会计。1876年20岁的肖来到伦敦,在母亲身边,跟随母亲学习音乐的同时,想以写作为生,结果九年时间所得稿酬还不到6镑。
    1884年9月,他听了美国《进步和贫困》一书作者亨利·乔治的演讲,受到启发,从此开始注意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读过马克思的《资本沦》。不久,英国改良主义的费边社成立,他加入了该社,并成为组织者之一。如同以上恩格斯对肖作出的“作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却微不足道”的评价一样,列宁也曾评价他“是堕入费边主义者中间的一个好人”。这一时期,他陆续写出了几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凯雪尔·拜伦的职业》《无理之结》《艺术家的爱情》等。
    从1885年起,肖转向戏剧创作。吸引他走上戏剧创作道路的是著名剧作家易卜生。1888年,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还邀他参加过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的演出。三年后,肖写就了著名的论著《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从1892年至1949年(他逝世的前一年——笔者注),肖共计创作了五十一部剧本。创作于1892年的《鳏夫的房产》是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
    19世纪下半叶,肖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组:“不愉快的戏剧”(包括《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三部);“愉快的戏剧”(包括《武器与人》《康蒂姐》《风云人物》《难以预料》四部);“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包括《魔鬼的门徒》《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三部)。
    20世纪以后,肖的重要戏剧作品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这部剧本是肖应爱尔兰文学剧院负责人、诗人叶芝之邀而写的,内容反映了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呼声;《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苹果车》《真相毕露》等。
    肖1926年没有去斯德哥尔摩亲领诺贝尔文学奖,却于五年后,访问了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并在莫斯科度过了他的75岁寿辰。高尔基写信向他祝寿,并称颂他为“勇敢的战士”;紧接着第二年(1932年),肖来到中国,在上海会见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人,并和他们建立了友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49:44 | 查看全部
1948年11月2日 沈阳解放

人民解放军冲入“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大楼
  1948年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完全解放东北最大城市沈阳,守敌全部解决。我军入城后,久受蒋匪压迫的群众夹道欢迎。城市秩序正迅速恢复中。
  附:沈阳及相邻城市刚解放时的情况简介
  沈阳、抚顺、本溪、鞍山,是中国最大的工矿业中心。在这里,作为重工业生产基础的煤、铁和钢的产量在全国都占第一位。此外,还有最大的铁路工厂、兵工厂、水泥厂及许多化学工业和相当高度发展的轻工业。
  沈阳是东北第一个大城市。城濒辽河北岸,处南满大平原的中心,最盛时拥有人口200余万,现有人口约180万。是安沈、沈吉两条铁路的起点,北宁铁路的终点,长新铁路长(春)旅(顺)段的中点及其通营口支线的起点。日本投降前,市内中型以上的工厂将近1000家,包括机械、器具、纺织、金属工业、化学、玻璃、食品、造纸、印刷、烟草等轻重工业。日本投降后,经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接收”劫夺,工厂倒闭者十之八、九。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而放弃沈阳,使此东北名城陷于日寇之手达14年之久。14年中沈市人民受尽了凌辱。1945年“八·一五”东北解放后,人民方庆苏生,蒋介石借口“接收主权”于1946年3月12日将沈阳由人民手中夺取,并以其为侵掠全东北的基地。1947年以来,东北解放军转入攻势,东北蒋占区日益缩小。1948年春季以后,沈阳及其外围已完全孤立。1948年我军秋季攻势发动后,不及两个月,即接连获得解放锦州、解放长春及全歼廖耀湘兵团12个师的3次大捷,沈阳蒋军形势愈见危殆。蒋贼虽在一月之内三度飞临沈阳,亲自指挥作战,但每一次都加速了东北蒋匪的崩溃。这一个东北最大的城市,于11月2日重归人民之手。
  被称为中国“煤都”的抚顺,位于沈阳东北35公里,市区人口在伪满时达37万。抚顺煤矿区,东西17公里,南北4公里,约6000余万平方米,全部储量达5亿吨,最高年产量可达1000余万吨,占东北全部煤产74%。该区煤矿不仅储量大,且煤层极厚,西部最厚处达120米,东部最薄部亦达15米,平均厚36米。除煤矿外并有大规模的发电所、瓦斯工厂及机械、窑业、油母贝岩、人造汽油、制铝等轻重工业。“八一五”时,抚顺曾经我军解放,1946年3月21日又为蒋匪侵占。此后煤的产量锐减,每月最高产量未达14万吨,大部矿区均被水淹,日产量不足发电之用。
  以煤铁工业著称的本溪,距沈阳东南70余公里,市区位于太子河沿岸之狭长地区。据日寇钢铁株式会社调查,本溪煤之储藏量约3.7亿吨,铁之储藏量4.57亿吨,另有其他矿藏1.57亿万吨及硫化铁250万吨。除大规模之铁矿公司外,日寇并于此设有特殊钢、洋灰、白云母、砖瓦、木料、造纸等大工厂多处,并于本溪以南之宫原地区设大规模机械制造厂。“八一五”后,本溪为我首次解放,1946年5月3日被蒋匪侵占,去年夏季攻势中曾为我一度收复。
  在沈阳南80余公里的鞍山,在中长路上辽阳与海城之间,为远东最大的炼钢厂之一的所在地,有“钢都”之称。铁的蕴藏量达6亿吨,占东北铁矿总藏量的75%。日寇投降前,年可产铣铁70万吨,钢材50万吨。“八一五”后,我一度解放,后被蒋匪侵占,1948年2月19日为我收复。10月间沈阳之敌企图经鞍山海城通往营口逃走,曾一度侵陷该地,此次再告光复。
沈阳人民欢庆东北解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49:55 | 查看全部
1937年11月2日 忻口战役结束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18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是朱德、卫立煌等。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的范例。
  忻口,左倚云中河,右托五台山,是太原北部的屏障。守住了忻口就能守住太原,守住了太原就可定山西而保华北。正是因为忻口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日寇为了实现迅速夺取华北的战略企图,在平型关战役结束后就调集重兵五六万人、坦克150辆、大炮25门,在日酋坂坦率领下向忻口进犯。
  此时,中国军队虽经浴血奋战,仍未能守住雁门关至平型关的内长城防线,被迫退至忻口东西一线阵地。为了守住忻口这一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负责组织忻口会战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部署兵力:以刘茂恩指挥右翼兵团,以郝梦龄指挥中央兵团,以李默庵指挥左翼兵团,在忻口以北的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一线实施阻击,并以空军、炮兵协同作战。
  10月13日,日军分左、右两翼同时猛攻忻口西北侧南怀化高地。中国军队坚守阵地,顽强反击,日军受阻。14日,忻口守军开始全线反击,日军损失惨重。15日,日军以10余辆坦克开路再攻忻口,战斗更激烈了。16日夜,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亲临距敌人只有200米的大白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9岁。到10月22日,进入南怀化的敌人已经三易联队,于24日再次发起猛攻。敌人久攻不下,采用毒瓦斯、烧夷弹助攻,守军阵地一片火海,我守军官兵冒着烈火和毒气拼死战斗,双方损失严重,每日伤亡均以千计,如此对阵相抗达半月之久。10月底,忻口战场局势恶化。第14集团军赶来晋北,但因连续冲杀,战斗力渐不能支。此时晋东告急,太原告警,第二战区遂作出新的部署。卫立煌下令部队停止反击,于11月2日夜奉令撤离忻口阵地,向太原撤退。11月8日夜,太原城北被日军突入,经过激烈巷战,傅作义率守军2000多人向西山突围,太原失守。
  忻口战役虽然中国方面失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是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从而消耗了大量敌军力量,争取了时间。这一战役破坏了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计划,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50:06 | 查看全部
1936年11月2日 军阀段祺瑞病逝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在上海病逝。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1865年生于安徽合肥。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1889年毕业后赴德国学军事。1896年随袁世凯创办北洋军,曾任保定军官学堂总办、第六镇统制、江北提督等职。与冯国璋、王士珍合称“北洋三杰”。辛亥革命爆发后,任第二军军统,署湖广总督。1912年起历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袁世凯死后,控制北京政府,与总统黎元洪争权,发生府院之争,成为皖系军阀首领。张勋复辟后,任讨逆军总司令。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任督办参战事务处督办,1920年组织定国军,任总司令,在直皖战争中失败下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出任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次年召开善后会议,抵制孙中山主张召开的国民会议。1926年纵容军警开枪屠杀爱国学生,造成“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蛰居于天津租界。1935年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未就职,1936年11月2日病死于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50:32 | 查看全部
1917年11月2日 美日订立“蓝辛—石井协定” 损害中国利益
  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蓝辛和日本大使石井在华盛顿订立“蓝辛—石井协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有“特殊利益”,日本再次同意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承认美国享有“机会均等”的权利。这是日、美两个帝国主义拿中国主权作为交易的分赃协定,激起了全国人民强烈反对,北京政府也声明不予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50:42 | 查看全部
1917年11月2日 《贝尔福宣言》和犹太复国主义

  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有块陆地叫“巴勒斯坦”。这里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公元前20世纪,一些半游牧部落中的迦南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并且创造了自己的文明。犹太教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称这里为“迦南地”或“迦南人的国家”。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又在巴勒斯坦沿海建立城市国家。“巴勒斯坦”这个名称,在希腊语中,意思就是“腓力斯土地”。今天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就是迦南人和腓力斯人的后裔。
  公元前12世纪,希伯莱各部落离开埃及入侵迦南地区,吸收了迦南文化,并在巴勒斯坦定居。11世纪左右建立了希伯莱王国。后来,希伯莱王国又分为两个国家,北称以色列王国,南称犹太王国。所有的希伯莱人都称犹太人。后来,波斯和罗马帝国先后征服巴勒斯坦,大批犹太人被杀或流亡异域。特别是在反罗马起义被镇压后,几十万犹太人被杀,活着的都逃出来,流散在世界各地。
  19世纪末叶,西欧的犹太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相勾结,鼓吹犹太复国运动。号召“犹太人从世界吃亏地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国家”。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首次“复国运动”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组织”。美、英等帝国主义出于本身利益的需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柴尔德。在这封信中,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宣称,英国“赞成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表示英国政府为达到此目的将尽最大的努力。这封信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922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世界各地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从此,在巴勒斯坦不断发生帝国主义挑动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间的民族冲突。当时英国所以要这样做,目的就是它玩弄的分而治之的办法。它企图把犹太复国主义引入巴勒斯坦。挑起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仇恨,从而巩固他们在这块战略要地上的统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50:56 | 查看全部
1905年11月2日 日本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

在日本的中国学生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徇清廷要求,颁布《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中国留日学生到1905年已增至8000人,革命倾向日趋强烈。日本政府应清政府要求力谋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管束。4月,文部省就曾训令各有关学校校长,声称清国人在本邦留学者愈来愈多,其中可能有人议论本国政治,举动不当,担任教养清国留学生之职者必须深刻注意此点,使彼等不失学生本分。《规则》颁布后,激起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反对,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随之掀起。11月27日, 留日学生决议上书清政府驻日公使杨枢,详细罗列理由,要求取消《规则》中的第九、十两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51:06 | 查看全部
1861年11月2日 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

  1861年11月2日,慈禧太后联络恭亲王奕訢在北京逮捕肃顺等八大臣,发动祺祥政变。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热河行宫,6岁儿子载淳继位,由顾命八大臣肃顺、载垣、端华等执掌政权,决定明年起用“祺祥”年号。咸丰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极欲利用载淳生母皇太后的身份谋夺最高统治权。她授意御史董元醇奏请皇太后垂帘擅权的计划遭到八大臣的抵制后,便与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勾结起来。那拉氏于10月7日供“以减其劳”为名,解除了载垣领禁卫军兵权;奕訢再拉拢争取了掌握京畿与直鲁重兵的兵部侍郎胜保和僧格林沁的支持。10月26日,那拉氏由热河起行,携幼帝载淳由载垣、端华跟随从间道回銮北京。咸丰帝灵柩则由肃顺走大路护送。11月1日,那拉氏一行在胜保派亲兵接应下抵京,当天即与奕訢会昭秘商。11月2日黎明,载垣、端华刚踏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两旁的卫侍一一逮捕。肃顺扶柩到达密云时,在行馆被捕拿。3日,任命奕訢为议政王,桂良、文祥等人任军机大臣,组成新的军机处。7日,清廷改年号“祺祥”为“同治”,并宣布载垣等三人大逆不道,当即赐载垣、端华自缢,将肃顺斩首,景寿等五人分别罢黜或遣戍。8日,那拉氏下诏历数载垣、端华、肃顺等人的罪状,主要有:抗拒皇太后垂帘听政,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各国等。11日,载淳正式登极,太后听政,26岁的叶赫那拉氏篡夺了清朝大权,开始了她对中国48年的黑暗统治。1861年是辛酉年,故亦称“辛酉政变”。这次改变,是一次最高统治集团中争夺执政大权的宫廷政变,但从政变时加给肃顺等人的“不尽心和议”的罪名和政变后那拉氏、奕訢等人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来看,它还标志着清政府向半殖民地政权的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8:51:44 | 查看全部
11月2日大事记308年11月2日 刘渊建立匈奴汉国,开启“五胡十六国”时代。

1795年11月2日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督政府根据新宪法代替7日前解散的国民公会成为法国最高政权的政府。

1841年11月2日 阿富汗第二次抗英斗争开始。

1914年11月2日 俄国正式对土耳其宣战。

1925年11月2日 孙传芳打败奉军。

1926年11月2日 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建立世界上第一家商业电台K D K A 。

1939年11月2日 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开始大“扫荡”。

1948年11月2日 沈阳解放,辽沈战役大获全胜。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1948年11月2日 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公司在英国伦敦亚历山大宫开播。

1948年11月2日 杜鲁门连任美国总统。

1949年11月2日 印尼--荷兰圆桌会议协定签订。

1983年11月2日 联大决议要求外国军队立即撤出格林纳达。

1984年11月2日 建国以来对“四类分子”进行教育改造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1984年11月2日 斯大林女儿重返苏联。

1989年11月2日 阿根廷发现最早的恐龙化石。

1993年11月2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

1994年11月2日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对《邓小平文选》进行增补和修订。

1996年11月2日 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开张。

1998年11月2日 美国发生“蠕虫计算机病毒”事件。

1998年11月2日 巴黎竖起华工纪念碑。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捐躯的华工。

2000年11月2日 首批三名俄罗斯和美国的宇航员搭乘俄罗斯联盟TM-31载人宇宙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

2003年11月2日 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温家宝总理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的演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