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4|回复: 0

是医疗“黑名单”还是变相“留活路”

发表于 2009-5-27 13:57: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网      司马童   

    日前,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公示2009年4月北京地区违规医疗广告查处情况。12家医疗机构因虚假宣传医疗效果,误导就诊者,被列入医疗信
用“黑名单”,其中包括北京新兴医院。(5月26日《新京报》)

    监管领域的“黑名单”制度,似乎是一种比较时髦和流行的办法。不过,按照北京卫生监督部门所解释的,违规刊发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若一年内违规积分,也就是信用“黑账”达到12分,将被暂停年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面临“关张”风险。笔者对此马上产生一个疑问:这到底是“信用黑名单”,还是“变相留活路”?

    虚假医疗宣传害人不浅,而监管打击的力度不够,更是早已“造就”了一批市民心目中的“常黑将军”。这次北京记录的“黑账”里,仍旧赫然出现某些“明星医院”的身影,同样证明了这一点。问题是,看似创意独到、说法新鲜的“信用黑名单”,却并非是惩治虚假医疗宣传的快刀利刃。甚至让人隐隐感觉到,有了一年12分“黑账”的容许额度,很可能给违规医疗机构更广阔的空间。

    一般来说,像虚假宣传疗效之类的违规行为,最好的整治之道就是有违必查、露头就打。依照相应法律法规,倘若发现查实一次,就责令相关医疗机构停业整顿一段时间,就好比“打蛇打在了七寸上”。而“信用黑名单”一出,公众就不得不担忧,那些违规医疗机构会不会充分利用“政策空间”,跟监管部门玩起“藏猫猫”的游戏。风声紧时,违规少点;风头一过,照违不误。这样即使一年下来被查到几次,只要不踩过“12分”的底线,就不会有关门停业的后顾之忧了。

    当前,许多方面的监管工作,不仅要多听公众意见,更要发动群众参与。像整治虚假医疗宣传这样的事情,与其效仿他人搞个“信用黑名单”制度,不如直接请市民“有奖举报”。相信有了千万双眼睛的监督,肯定比有关部门的挂一漏万更全面、更具实效,更能治病又治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