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8|回复: 0

观点:“仇官仇富仇名人”说辞不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发表于 2014-11-3 11:23: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蓝翔校长坦承学校遭遇危机,呼吁别把有能力的人搞死。蓝翔校长荣兰祥几乎否认了近日关于蓝翔技校的所有负面传闻,并称这些老师都是被学校开除的,对他怀恨在心,造谣陷害。并称媒体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不要老是朝明星企业或者名人踹一脚,把这些有能力的人搞死了,到最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都会受到影响。“仇官仇富仇名人”的风气很不好,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气正能量,媒体要有好的引导。(10月22日《南方都市报》)

        近段时间以来,多位已经离校的老师和学生先后向媒体报料,称蓝翔技校从发展初期就在车站暴力争夺生源、带学生打架、学生请假要向老师送礼、退学不退费。那么多人同时“发难”,确实够蓝翔“喝一壶”的。报料的问题假如属实,有的属于学校的管理问题,有的(比如暴力争夺生源和打架)则涉嫌违法。因此,上述问题是否真的存在,不能听报料者的一面之词,也不能轻信荣兰祥的断然否认,而应该由第三方进行公开公正的调查后公布真相。学校的管理问题,应该由教育部门调查;涉嫌违法的问题,如有必要应由公安部门介入。我的建议是,荣兰祥与其宣称学校及其本人被“造谣陷害”了,还不如主动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或干脆报案——毕竟,“造谣陷害”也涉嫌违法,作为自认是“明星企业和名人”者而言,应该有这个法律意识。

        面对质疑和非议,进行回应和维权,是公民和企业的正当权利。不过,荣兰祥将个人遭遇上升到“仇官仇富仇名人”高度来解读,就未免有点扯远了,甚至有上纲上线之嫌。首先,蓝翔离校老师和学生质疑的,都是具体事例和行为,针对的就是蓝翔这个学校,跟仇什么八竿子打不着。其次,媒体也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此进行客观的报道而已,何来“踹一脚”之说?媒体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但并不意味着只能说好听话、报道所谓的“正面新闻”。揭露问题、曝光社会阴暗面,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其实也是弘扬正能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所有的媒体都文过饰非、一片“形势大好”,或“为尊者(明星企业和名人)讳”,问题被隐藏起来,长此以往,才会造成负能量的累积和发酵。

        退一步说,即便报料者或个别媒体确有“仇官仇富仇名人”的心态作祟,也并不妨碍他们对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曝光和质疑,这既是他们的合法权利,也是他们作为公民和媒体的应尽义务。批评莫问动机,最关键的是批评或曝光的现象是否存在、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是面对批评时应有的态度。如果当事者认为曝光的内容失实,那就拿事实和证据来反驳;如果认为其侵权,那就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无需也没有必要给别人扣什么“仇官仇富仇名人”的大帽子。

       受到质疑后拿“仇官仇富仇名人”来回应,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有“流行”的趋势。实际上,当今社会“仇官仇富仇名人”的心态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仇腐仇贪仇不公”。只要官员清正廉明,只要富人或名人行得正、走得直,公众想“仇”也找不到理由,只有衷心佩服的份儿。而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官、有瑕疵的富人和名人,哪怕他们名气再大、再有能力,也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因此而超然于舆论和法律之上,老虎屁股摸不得。没有谁真想“搞死”有能力的人,而那些貌似有能力其实有问题的名人即使出事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反倒会因清除了社会肌体上的病灶而获得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

      “仇官仇富仇名人”的说辞不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更非某些自诩为“官富名”者的保护伞和“安全帽”。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司法机关的介入,才是澄清真相的终极选择。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确立“依法治国”大政方针,反腐败抓了那么多贪官,绝不是为了仇官,同样依法审判了刘汉,也不是仇富;央视节目主持人被调查,更不是仇名人。不管是你是官是富还是名人,依法治国就是“依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关键看你自己所作所为的事实如何。 (乔志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