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的话题在网络引起热议,赞成或批评之声皆有之,更多的还是批评之声。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工资上涨现象是好事,它能改善收入分配,但是过快上涨意味着有过多的企业会变得困难。我们看到一部分承受不起高成本的企业已经垮掉了。工资过快上涨,的确会伤害我们的经济,有点承受不起。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工资无限制上涨。
从纯理论上讲,“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没有错,但为什么会招来众多批评之声?这场争议指向的不仅是“工资过快上涨”的认识问题,还折射出网络形态中信息制造和传播的不对称性和耗散性,这让一个本可成为严肃讨论的话题变得滑稽和充满谬误。
“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何为过快?含糊其辞!专家的这段话是纯理论而言,还是针对中国的现状?如果是后者,简直是屁话!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中国企业员工工资是否增长过快,最有发言权的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那些所谓的专家。相信你们的工资和收入要远高于普通企业职工,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企业分为资方和劳方,作为资方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不希望涨工资,更不希望工资增长过快。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当然在意自己的腰包是否鼓起来,是否得到真正的实惠。
“工资上涨过快”的标准是什么?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应当依据什么指标衡量,上涨过快或过慢,并无一定之规。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或许是一个衡量标准,但如何将差异性极大并总是在变动中的劳动生产率设定为工资增长的参照系数,谁有权决定企业的工资水平而不危及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一系列问题仍然待解。在缺乏完整的可操作技术模型的前提下,简单通过常识和案例得出“工资过快上涨伤害经济”的结论,显得既无多少建设性,又缺少对于现实的观照感。
没有必要从理论上说一些空话。我们不是经济学家,只是靠工资养家糊口的小老百姓。除非特殊情况下,比如,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大幅度下滑,否则,都应该给职工涨工资,中外企业概莫例外。中国改革三十多年,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百姓确实得到了改革开放的实惠,中国经济蛋糕越来越大,但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多少实惠?是否得到了应该得到的蛋糕份额?未必!那些专家们更应该关心蛋糕怎么切,如何公平的分配,应该听听老百姓的呼声,为他们的利益摇旗呐喊。
如果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工资蹭蹭往上长,企业当然吃不消,不利于经济发展。这个道理不需要专家去讲,傻子都明白。“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原本是一个毫无争议的结论,单纯就事论事从理论上讨论毫无意义。为什么遭到众人非议?其背后原因才是人们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们的怒火不在于是否工资过快上涨,而是利益分配不均。国家富强了,人们也得到了一些实惠,这虽然是不争的事实,但普通百姓得到应有的蛋糕份额了吗?没有。国家分的蛋糕多了,老百姓自然分的就少。官与民争利,老百姓自然愤愤不平。普通百姓并不代表全民,还有特殊利益阶层存在;统计数据也不代表普通百姓多么富裕。严重的贫富不均,大量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生活并不那么富裕。甚至一部分家庭生活困难,举步维艰。很多企业拖欠职工工资严重,连职工基本生活费都发不了,何谈涨工资。废话人人会说,空话高调谁都会讲,脱离实际只会挨骂。
近年来,中国自祤是“世界的加工厂”,多家企业也遭受外国的反倾销调查,抛开歧视因素,说明了一点:中国劳动力低廉。在过渡时期,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这绝非长久之计,从积极性和民生考虑,提高职工的待遇势在必行。
经济需要发展,利益更需要公平分配。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让利于民,藏富于民,让更多的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不需要那些讲大道理的理论家,百姓需要那些敢于为民请命,为民说话的实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