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袅绕纤指的芬芳
清 韵
讶然惊喜于眼前毛茸茸的“小可爱”,细密的针脚,活灵活现的动物造型,鲜亮的色彩冲击着我的视觉,不由自主就陶醉在了用不同毛线编织的各种图案相媲美的童话世界里。轻轻触摸着千丝万缕,纵横袅绕的脉络太像缠绕着纠葛的人生,而那润心的质感,又让人好似抚着了生活的一隅精彩。
当下的我们不会像旧时女子般足不出户独倚闺阁,整日只能捻线穿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古时女子那样德行的女红已是久远的故事。我们虽该感恩于现代社会赋予女性的人身权利和自由,但如古人般或繁或简的劳动所携带的充满深情厚谊的美丽心思总是一脉相承,形式虽异却同样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华章。如今,编织衣物也并非只属女性的专利,男性飞针走线的娴熟技艺倒也独领着一方时尚。
多元化的节奏总是太快,愈来愈多的人们喜欢编织,尤其对女性而言,甭论她们已经不满足于购买现成的衣物,只能说她们更加崇尚一份个性和独立,通过一系列劳作能够尽情展现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和厚爱被她们用棒针亦或钩针等编织工具倾泻在如水的岁月当口,悄悄绽放着明艳的色彩。
携带着一份美好、安宁、祥和的心境,指间传递着一种温暖和耐心的力量,憧憬希翼统统都被真诚满织。忘记年龄,忘记俗世困扰,自信的魅力通过劳动的渲染而粲粲生辉。每每欣赏亲友亦或同事美轮美奂的“作品”,我就如同惊艳于女性特有的柔媚特有的风情万种,闻嗅到了一种饱含真情的芬芳。
观望着这种指间的运动往往像是欣赏一副温馨的画,劳动的模样是最美丽的容颜,让我的思绪漂浮得老远。我第一次学编织是姐手把手地教会的,小时候我不知穿了她给织的多少件毛衣毛裤,拿过这个爱心的接力棒,我才知“看花容易,绣花难”,拆拆织织的琐碎中,食指红肿褪皮疼痛特难受,但当家人穿上舒适服帖的外套时,成就感胜过那缕缕阳光,家人也乐呵呵的:捧在掌心里的女儿终于长大了。
在矿山工作的那些年,伴着青春韶华的是花样迭出的编织劳作,八小时之外姐妹们就组成了一个个的“编织小组”,说说笑笑里有着太多的灵巧构思,“轻拢慢捻抹复挑”后自然就“大珠小珠落玉盘”。想家的温馨和美好的事物全然被纤指编进了如花绽放的日子里,给孤寂单调的矿山生活平添了诸多乐趣。那些琳琅满目、出类拔萃的织物往往被认为是现买的,常引我们自豪。那段情意,一想起就其乐融融难以忘怀。
有首歌词里说生活是一团麻,而我觉更像一团团的毛线,每个人不管愿意与否,就是这团线的编织者。凹凸不平的道路对每个“织手”都充满了种种的挑战,种种的诱惑和种种的历练。技艺高超的编织者总是能够勾勒出心中的蓝图,最终以辛劳的付出而结出颇具理想的硕果。华而不实蹩脚的编织者往往抱着侥幸心理,疏一百漏松弛懈怠,永远都到达不了自己所向往的目的地。
生活总忘不了给予人们诸多的艰辛和磨难,但凭有一双辛勤劳动的手,即使身在各行各业,在这个广袤的天地里,就更无理由不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来认真地做一回人生路上的“编织者”。一针一线张弛有度淡定从容,全力付诸于人生这团线上,能够理清脉络纹理,我们就是真正合格的“织手”。
作者:李慧荣,笔名清韵,甘肃省作协会员,世界华文作家联会会员。工作于甘肃省徽县国土局。曾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甘肃地税报》、《开拓文学》、《陇南文学》、《陇南日报》等发表文章6万余字,网络发表诗歌、随笔等200余篇, 多次参加并获得全国征文大赛奖项。 著有散文集《面向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