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题记:古时候把理政治国之道概括为“修身治国平天下”。这里,“修身”位居其首。所谓“修身”,就是修养的意思。领导者的修养,我想主要有这几条:一要有党性观念;二要有度量;三要有气节;四要诚实;五要有气魄。
——摘自习近平《摆脱贫困》之《从政杂谈》篇
一谈到领导者,便会想到决事如流,应物如响这八个字。的确,在工作能力上没有几把“刷子”是当不成领导者的,但良好的工作能力和全面的谋事思想只是身为领导者必备的基本功。要成为一个合格、成熟而又使人信服的领导者,拥有过硬的“修养”非常关键。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就对领导者的修养提出“五要”:要有党性观念;要有度量;要有气节;要诚实;要有气魄。这简短的“五要”囊括太多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是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学习和实践的。
新闻报道上,领导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事件时常有之,很多人会认为是因为他们欲望太多、胆子过大。归根究底是因为党性观念太过薄弱甚至已然消失殆尽。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点就是党性观念的核心。身为领导,必须增加自身的党性观念,要明白自己手中所握的权利来自哪里,清楚要为谁服务、为谁做事,这样才能站稳脚根、获得百姓的信赖。
位处领导,势必会面临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要有足够的度量去接受不同的意见,做到容事容人。古有齐桓公不计箭仇而重用管仲,成就霸业;李世民喜闻谏言而重用魏征,创下“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领导者应以史为鉴,培养宽胸怀、大肚量。面对下属的失误,要做到宽容以待、及时纠正;面对强者,要做到虚心求教、努力学习;面对能人,要做到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此,方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服。
习近平说:“没有气节,就没有了脊梁骨。”可见气节在修身养性上位居栋梁的重要作用。但这气节也不能瞎讲、蛮讲,应分原则行事。涉及原则问题,气节绝对不能丢;若是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就要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司马迁不畏酷吏、忍辱负重,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领导者一定要讲气节,稳固“脊梁骨”,腰杆子硬了,才有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