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9|回复: 0

拓宽思路 创新制胜

发表于 2014-11-5 17:07: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拓宽思路 创新制胜
  七届九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到现在,我对董事长杨安国及总经理任文艺的讲话内容反复研读,对于报告中关于生产模式的改变印象深刻。我们企业上游受制于矿山,下游受制于深加工企业,企业面临的形式不容乐观,在该形势下,实际上我们是在打原料仗。
  一直以来,生产单位有个固定的思路:原料应当适应生产的需要,即我们需要什么原料,公司必须采购什么原料。在该种思路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加严峻。一方面高品位矿粉难以采购而且价格高昂,企业根本无利可言;另一方面,低品位矿粉加工成本低廉,有利可图,但是生产单位又无法适应低品位物料。在这种情形下,要想扭亏增盈,改变思路,尤为重要。
  改变思路,就是要改变以往有原料就生产,没有原料就不生产的观念,充分考虑原料的形式、成份、结构等,供应什么样的原料,就以什么模式生产,什么模式生产有利,就以什么模式生产。
  2014年初,面对原料压力,面对公司积压的三万余吨的铅泥,在公司科技部、生产部大力支持下,经过讨论,提高铅泥配入比例的思路提上了日程。采用低品位矿粉搭配铅泥进行配料生产,可以用较低的成本采购低品位矿粉,用高品位的铅泥提高混合矿中的铅品位,可以同时满足降低采购成本和满足熔炼炉生产的要求,与此同时,处理积压的铅泥,降低库存,盘活资金。
  不变就没有出路,分厂决定迎难而上。经过周密考虑后,4月23日正式开始实验,第一批料中铅膏投用比例由原先的25%以下增加到35%。之后一个月的探索实验,克服了沉铅率低、渣铅高、炉内积渣、渣型难以控制等问题后,我厂铅膏、金矿库存大幅下降。随着工艺控制方法的逐渐完善,目前我厂底吹炉配料铅膏的投用比例已经增加到了44%以上。预计全年粗铅、电铅将创我厂建厂以来最好的水平。该项工艺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原料的使用范围和市场的适应性,为今后公司再生铅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打开思路后,分厂在工艺创新上又进行了多项实践。通过创新性配入硫磺渣,降低了原来使用硫磺粉的成本,同时满足了生产用硫。7月份,在公司停用鼓风炉后,又通过工艺调整控制,完成了冷却高铅渣块加入还原炉的工艺实践;由于铅泥的大量投用,导致物料中锌含量的大幅降低,氧化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氧化锌成本急剧上升,各种指标严重超标。为降低因铅泥的配入对于生产的影响,分厂又提出在烟化炉中加入锌业浸出渣的思路。因浸出渣含水较高,无法大批量投入,经过工段和设备科努力,利用熔三闲置的螺旋对设备进行改造,大大提高了锌业渣的投入,增加了氧化锌产量。
  足不出户,闭门搞技改肯定会阻碍思路的延展。近日,我有幸外出考察兄弟企业,和多家同行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后,危机感越加强烈,有些企业的先进工艺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次走出去的学习交流拓宽了我的思路,我认为直炼厂在渣铅指标、小金属的投入、产能等方面还有潜力可挖。
  关于工艺上的潜力挖掘。通过和同类产业的企业进行对比,发现直炼厂物料的搭配仍需要改进,工艺指标应进一步调整,进一步量化,因地制宜地让其适应直炼厂的生产模式。以现有的工艺条件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满足公司的物料采购战略,争取做到来什么料用什么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地为扭亏增盈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还原炉渣含铅与同行对比仍然较高,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就是针对我们目前的焦沫使用主要是补热作用,望通过学习对比,再进一步通过热值分析,可以找到配料时硫品位与焦沫使用量的最大效益化比值。
  关于生产管理上的潜力挖掘。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学习,应摒弃原有的不够细化的培训模式。从而使现场操作工都要对自己所操作的设备内部结构、运行原理掌握熟练。只有这样,除了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外,也能很好地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而且,“每项工作都是创新面,每个岗位都是创新岗,每个员工都是创新点”。 只有进一步让下面基层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创新创效的工作才能在全体员工的参与下更加精细、完美。也衷心希望全体员工能拿出之前试验过程中的斗志来面对直炼厂以后的创新创效工作。
  参加了清华大学培训,听取了总经理任文艺在行政例会上提出的结构调整等战略思路后,我个人认为公司的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上也要进行创新。应该加大企业与高校的交流,让高校在新能源应用及我公司产业链延伸方向的研究成果或科研项目应用到我公司的发展中,能够在某些方面引领行业,更好地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快地实现我公司的结构调整。
  当然,深化创新的这一条道路上注定伴随着各种疑难杂症,但我们直炼厂全体员工会坚定信念在这条道路上走出效益,走出成绩,使企业渡过关键时刻。 (翟居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