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历史上的11月6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23:45 | 查看全部
1941年11月6日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在延安举行
  1941年11月6—21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延安举行。到会议员219人,其中共产党员123人,民主党派25人,无党派人士61人。毛泽东在开幕会上和闭幕会上发表演说,着重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批评一部分共产党员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狭隘的关门主义或宗派主义的错误思想和作风。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主观主义和关门主义不打破,革命将不能成功。大会听取了边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参议会常驻地的工作报告,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保障人权财权条例》、《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陕甘宁边区处理债务条例》、《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壮丁与牲口条例》、《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等。大会审查了边区政府3年来的财政收支,通过了1942年度总概算书,并责成边区政府实行精兵简政政策,开源节流。大会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高岗为边区参议会议长,谢觉哉、安文钦为副议长,林伯渠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林伯渠、李鼎铭为边区政府正副主席。还选出了高等法院院长和9名常驻议员。
  11月22日,新选出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宣誓就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23:56 | 查看全部
1941年11月6日 毛泽东发表演说论新民主主义政策
  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表演说,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策。他指出,参议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亦即革命的三民主义的中国。革命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就是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一部分人谋利益。全国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权利、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保护财产的权利。毛泽东分析了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新民主主义的各项政策,都是为着团结一切抗日的人民,顾及一切抗日的阶级,特别是顾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的,是使各界人民都有说话机会、都有事做、都有饭吃的政策,是真正的革命三民主义的政策。在土地关系上,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使农民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部分交租交息,使地主也能过活。在 劳资关系上,一方面扶助工人,使工人有工做,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发展实业的政策,使资本家也有利可图。所有这些政策都是真正适合现在中国国情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抗日的党派、阶级和阶层,团结全国一切抗日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一主张的必然要求。这些政策,不但要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而且要在全国也实行起来,才能团结全国人民,实现合力抗日之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24:13 | 查看全部
1938年11月6日 中共号召全国同胞团结一致抗日
  1938年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告全国同胞、全体将士和国共两党同志书》发表。书中指出:现在武汉失守,广州沦陷,战线由华北、华中伸展到华南。在这抗战的紧急关头,在这转败为胜的枢纽时期,每一个黄帝子孙都应负担起重大责任。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团结一致,拥护和参加长期抗战,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最基本的保证。当此战局转向新的阶段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一定加紧其挑拨离间的阴谋,这就要求国共两党和一切抗日党派更加进一步的亲密团结,避免误会与摩擦,巩固国共长期的合作和长期抗战的民族统一战线,这对于坚持持久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24:23 | 查看全部
1937年11月6日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正式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3个法西斯国家沆瀣一气,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系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通过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而构成的法西斯侵略扩张体系。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在柏林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史称“柏林·罗马轴心”协定。此后,日本不断向德国靠拢,并于1936年11月25日与德国在柏林缔结了《日德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在此基础上,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宣布加入《日德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从而最终形成了所谓“柏林·罗马 ·东京轴心”。此轴心的形成、使德、意、日三国的关系更趋密切。不久、日本宣布承认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政权,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吞并,而德意则承认由日本一手炮制的伪“满洲国”。继德国、日本退出国际联盟之后,意大利于1937年12月亦宣布退出国际联盟。在意大利加入《日德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之后,匈牙利、伪“满州国”以及西班牙亦于1939年先后宣布加入该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标志着法西斯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势力和侵略性国家集团,它己使战争不可避免。此轴心的形成是3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严重事件,对其后国际关系及战争进程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939年5月22日,德意两国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即所谓《钢铁盟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24:35 | 查看全部
1906年11月6日 清廷公布厘定中央官制方案
  1906年11月6日,清廷公布厘定中央官制方案,除内阁、军机处及外务、吏、学部仍保留规制外,其余各部均有大幅度变动。
  户部改为度支部,增划入财政、税务2处;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太常、光禄、鸿胪寺并入礼部;兵部改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太仆寺并入,并暂管海军部和军咨府事;工、商部合并为农工商部;刑部改称法部;大理寺改院,理藩院改部;另新增设邮传部。
  在重新任命担任军机大臣和各部尚书的13名高级官员中,汉人仅占5名。特别重要的几个部,如度支部、陆军部,均掌握在满人手里。稍后,清廷又将手握重权的张之洞调任军机大臣,袁世凯调任外务部尚书,并将北洋陆军4镇指挥权收归陆军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24:48 | 查看全部
1900年11月6日 八国联军组建军事法庭斩杀中国官员
    1900年11月6日,八国联军在保定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布政使廷雍及守尉奎恒、统领王占魁等,然后将三人斩首示众。
    嘎仕礼为审讯及处决廷雍负责人,他在致萨道义电中说:“由于英、比、美等国臣民在保定府被杀,已对该城施行了下列惩罚:该省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恒、参将王占魁已于本月六日被斩首。该府当局被罚款十万两,城楼或城墙棱角已被毁坏,邻近上述谋杀地点的东南城墙已打开了缺口。审判是由国际委员会进行的;该行动已获得瓦德西伯爵的批准。”
    9日,清廷对廷雍被杀事表示“愤懑”,申明“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自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
    然而,斩杀中国官员的事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在各地越来越频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25:04 | 查看全部
1893年11月6日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
  柴可夫斯基是俄国杰出的音乐家,他于1840年5月出生于俄国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矿业专家,母亲弹得一手好钢琴,在他的心目中,妈妈等于音乐,音乐等于妈妈。童年的柴可夫斯基充满幻想,喜好朗颂诗和作文,选的大都是圣经或爱国性题材。他5岁那年的一天,父亲在家中放歌剧《唐璜》的唱片,他的情绪随着音乐起伏,当听到忧伤处时竟然放声大哭。因此,家庭教师送了他一个外号“玻璃男孩”,以后家人总怕伤了他易碎的心。
  柴可夫斯基在青年时代先后就读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他早期写过一部民族味十足的歌剧,名叫《长宫》。公演的那天,他亲自担任指挥。但有趣的是,人们说演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乐队根本没有看他指挥,大家非常熟悉乐谱,不用指挥也行。
  1871年,柴可夫斯基举行了首次个人音乐会,邀请到各界名流出席,也包括作家屠格涅夫。屠格涅夫起初不想来,他一向讨厌作曲家,认为20年后谁也记不起这些人的作品。由于柴可夫斯基的好朋友著名音乐家鲁宾斯坦的再三劝说,屠格涅夫才来了,为了摆架子,故意迟到了一会儿,所以没有听到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那一段,但柴可夫斯基的其它作品,给他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歌的行板》取材于民谣,旋律极优美,6年后,当托尔斯泰听时,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19世纪是书信文学相当兴盛的时代,柴可夫斯基是个习惯于写信的人,一生写了6000多封信。他的第一封信是8岁时写的,最后一封是逝世前一个月写的,仅给自己的弟弟就写了1000多封信,无话不谈,涉及自己的理想、兴趣、烦恼、希望等等。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的友谊,是音乐史上一段动人的故事。梅克夫人是一位有钱的寡妇,作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知音”,从1877年起每年给他提供6千卢布的资助,让他专心从事创作。从此两人书信往来13年之久。他们通过书信,抒发各自的情感,互为精神支柱,他的《第四交响曲》就是献给梅克夫人的。
  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了6部交响曲,9部歌剧和数部芭蕾舞曲等大量传世之作,他的作品数量多,形式多样,在西方音乐史上是罕见的。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至今仍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古曲芭蕾舞曲《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尤其脍炙人口,历演不衰。
  1893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这是一部自传性的悲剧作品,也是他为自己写下的挽歌。在他第一次指挥演出该曲后的第8天,即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与世长辞了。
  为了纪念这位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大师,世界各国经常举办一些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曾将1990年定为“纪念柴可夫斯基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25:32 | 查看全部
11月6日大事记

1860年11月6日 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他是第一位共和党总统。

1861年11月6日 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获选为任期六年的美利坚联盟国总统(南北战争时期)。

1886年11月6日 清学者廖平所著《古今学者》撰成付刊

1903年11月6日 《南华早报》在香港创刊及出版。

1911年11月6日 马德罗就任墨西哥总统。

1913年11月6日 甘地在南非领导一次游行时被捕。

1917年11月6日 在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1月6日晚,起义开始。

1918年11月6日 波兰宣布独立,是为波兰第二共和国。

1935年11月6日 美国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在无线电工程学会纽约分部首次发表文章描述调频广播。

1936年11月6日 马德里保卫战开始。

1942年11月6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埃及进行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结束。

1947年11月6日 石家庄解放。

1949年 11月6日 中央财经大学成立(当时还是中央税务学院)

1952年11月6日 美国试爆世界首枚氢弹。

1962年11月6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761号决议,遣责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

1963年11月6日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落成。

1967年11月6日 《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发表。

1968年11月6日 越南和谈在巴黎开始。

1970年11月6日 中国与意大利共和国建交。

1972年11月6日 中国与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建交。

1974年11月6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成功地用化学方法合成了脱氧寡聚核苷酸。

1975年11月6日 中国与萨摩亚独立国建交。

1977年11月6日 苏伊士运河事件结束。

1981年11月6日 九位诗人的诗集《九叶集》出版。

1985年11月6日 西欧十八国确定“尤里卡”合作原则。

1991年11月6日 科威特油井大火全被扑灭。

1994年11月6日 克林顿批准从海地和科威特撤军计划。

1996年11月6日 中国第一届全国棉花交易会在河南郑州举行。

1997年11月6日 三峡工程进行大江截流。

2005年11月6日 缅甸首都正式从仰光搬迁至彬马那,其后将彬马那改名为奈比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