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建设“四要点”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班组兴则企业旺,班组衰则企业退。在企业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系列生产活动是通过班组进行的。班组的生产管理做得好,就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搞好班组建设呢?依笔者愚见,关键有四点:
一是班组建设依靠人。常言道:“一只手拉一个,两只手才拉两个。”班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车间某一个领导是抓不好班组建设的,只有树立“班组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提高车间领导者和班组参与者对班组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班组建设真正纳入到车间行为,把管理的触角深入到车间每个班组,把责任细化到班组长、工会小组长乃至每一名成员,才能举车间合力,共同促进车间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班组实质上是一种管理哲学理念,是综合性的人性化管理技巧。班组建设的真正主角是谁?是党委?是工会?是企划部?是培训部?其实,这些都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基层员工。没有全员参与,班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无论是促发展、还是搞创新、最终都必须依靠人的主动性;无论是抓安全、还是抓生产、都必须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无论是塑造企业文化、还是促进管理都得依靠员工的参与。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成功哲学的奠基人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人们能以和谐的精神协调互助,他们的心力便形成一种能量,成为创造巨大财富的基础。”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企业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你为人人,人人为你。”的合力,才能战胜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困难,最终成为市场经济的赢家。所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很多都形成了利益“链条”,共同应对危机,共同抵御风险,共同拓宽市场,共同规范行业,共同分享利益,共同繁荣发展,形成良性互赢业态。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拓进取,扬帆远航。
班组建设有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的思想。从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入手,不断培养教育出一支精神抖擞的新型员工队伍。特别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不仅注重从外形上具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且开始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企业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和内涵走向内外市场,从内在文化上真正实现“形与神”、“内与外”的完整统一。通过情感的培养和投入,使员工自觉把企业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破除计划经济时代旧有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并且注意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与时俱进地塑造具有时代气息的企业精神,使企业精神的培育保持与社会经济和时代同步发展。
二是以制度约束人。制度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英国著名学者大卫.休谟在探讨政治制度设计时提出了“人人都是无赖”的著名的“无赖原则”,即在设计制度原则时必须把每个人都当做无赖,即把人看成是理性的谋利动物,一有机会他就会设法作恶而非自觉行善。其实,人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正像流动的水,你给他建立一个渠道,他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你没有给他划定活动的范围,他就会放任自流!就制度与人性而言,无论是高傲的官员,还是优雅的富人,一旦脱离制度的约束,都只是长着同样屁股的猴子。因此,要通过班组管理的内容指标化、要求标准化、步骤程序化、考核数据化、管理系统化,“倒逼”个别班组员工改掉他们的不良习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班组高素质地运转。
“不是不讲素质,而是不敢去讲素质!”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抱有这样的想法。人们已经习惯于降低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漠视甚至无视身边的素质。追其缘由,这种冷漠围观的社会心态还是源于社会上反复上演“农夫与蛇”的悲剧,让好心人一次次寒心。别人讲素质,你不讲素质,反而讲素质者吃了亏,今天不讲素质者获得成功,那么明天还有这样的“农夫”吗?所以,企业中要有制度保障起码的是非观和良心,莫做自私自利、忘恩负义的“蛇”来消解社会的素质热情。建立管理素质生活灵敏、迅速的反馈机制,根据反馈信息,对决策前提进行不断的反思,及时调整方案,有时甚至需要对方案进行根本性的修正,乃至推倒原有决策方案,重新进行新的决策,不断降低做好人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经济风险,将素质生活进行到底。
可以选择、可以改造的是制度,不可选择、不可改造的是人性。班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必须走出“口号文化”的误区,要常态性地抓,确保班组管理的行政资源配置、活动安排、文化生活和绩效考核等制度的顺利配套实施,让有素质的人和班组成为企业界最耀眼的“明星”。
三是以素质提升人。班组工作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所以,车间选拔和培养思想觉悟高、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勤学肯干技术过硬、懂管理、善用人的班组长是提高班组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实行动态管理、民主测评、择优竞聘、持久培训等,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选拔和使用。并要定期召开班组长座谈、经验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探讨新形势下班组科学优化管理的新办法,全面提升班组长管理水平,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达到提高班组整体素质的目的。
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人力资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同其它动物相同的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本能,但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创造性、主体性、目的性、交往性、道德性等属性,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有追求的。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外,人还有多方面的高层次的社会需求。
以素质提升人就是要以人的本性制定管理的策略,比方说:人是自私的、贪婪的,人有“爱美意识”、“爱钱意识”,谁也不是傻子等,依据这些客观的本性制定政策,扬长避短,使人的能量发挥到最大极限。李四光在研究地质学,用力学的观点分析,是什么力量将巨石推上山上的,而推论出石油储藏地的。我们在研究人的本性,也完全可以用力学的观点去分析,即人为什么要进步?为什么要廉政?为什么要爱企业?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哪里来?积极工作的动力在哪里?等,你硬要说人见钱不贪、见美女不爱、见了荣誉躲着走,或者说,谁有“特异功能”、“与众不同”,那么,你所制定的制度肯定漏洞百出,必然要走入死胡同的。通过树立班组工作为了人、班组工作依靠人的人本理念,用班组文化凝聚人,用班组氛围影响人,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的人本理念;从而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贯彻于班组文化当中,落实到每个岗位当中,应用到本职工作当中。
四是以平等增效益。成功是平等的影子,平等是成功的延伸。平等不使官员居功自傲,不去越权行为,而尽职尽责;不使富人妄自尊大,不去坐享其成,而奋斗终身;不使“官二代”站在父母的肩上摘苹果,而拼搏进取;不使穷人觉得低下,不去自暴自弃,而信心百倍。进而涵养一个企业的精神气质与崇高价值,转化为持续推动企业振兴的现实力量,造就一个企业强盛的根基而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平等的工作环境里,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所创新,班组的管理也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道。
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平等,一个国家的强大也在于平等。古今中外,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多将平等作为一种美德发扬光大。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主要是平等上的差异。平等瓶颈使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要素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平等的完善不仅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有效动作,也有利于道德风尚的提高。从管理意义上看,平等有助于班风的转变、勤政廉政。
若把人生比作树,平等就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失去这根,树就无以立足,就将腐朽堕落,沦为一根没有灵魂的腐木,免受良心与道德的约束,苟活于世人鄙夷的目光中。有平等,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平等,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每个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层面中,都处于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之中,表现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受着不同的道德约束,但不管怎样,都必须以平等为本,视平等为魂,反之,人若失缺平等,高人一等,实质上是人性的践踏,人格的丧失。
    总之,班组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才能强化纪律增强执行力,产品品质才有保证,企业才能稳步发展;只有班组充满生机,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才会有活力和后劲;只有每一个班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搞好班组建设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切实要把班组建设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使之成为企业发展、保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