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0|回复: 2

深圳PM2.5污染或致1622人面临潜在健康风险 --人口社会经济因素占45%

发表于 2014-11-7 17:50: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9期)刊发研究论文“PM2.5健康风险的空间人口分布研究—以深圳为例”指出,PM2.5健康风险是在研究区域内具有空间动态的特点,不同人群面对PM2.5具有不同的健康风险,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和非自有住房人口面对PM2.5健康风险时明显处于弱势。PM2.5导致深圳的潜在死亡人数为1629人,而人口社会经济因素可以解释其中的45%。


    上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使得人类意识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2012-2013年冬,京津冀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严重雾霾现象,波及中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笼罩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为6亿人,而这种趋势正在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漫延。时隔不到一年,2014年10月,北京又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能见度小于200米。空气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难以承受之重。当整个社会热议的空气污染事件重复出现时,不得不承认,中国和世界仍没有找到解决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案,这也是对当代环境科学工作者的挑战。
00221917eae815c6aa7a1c.jpg

Img399173822.jpg







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尤其是PM2.5导致的大气污染,不仅使得大气中出现灰霾现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政策制定的角度考虑,仅仅考察空气污染对人类个体的病理影响是不够的,因为不同的人群面对环境风险的暴露度是不同的,环境风险对人口的健康影响也可能因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我国制定PM2.5浓度限值先于全面的PM2.5监测,PM2.5健康风险的环境社会学研究相对较少。广东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深圳市谷大应用统计研究所、深圳市人口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的此项研究,利用深圳现有的PM2.5监测数据,构建PM2.5浓度超标排放对人体健康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性分析了人口空间分布与P M2.5浓度分布空间耦合对人口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区域环境政策、深化PM2.5健康风险的社会后果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论文的第一作者、广东医学院傅崇辉副教授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对PM2.5健康风险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关系强度的大小,而且还具有方向的不同。环境相关的社会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空间分布特征,特别是类似于PM2.5之类的可随空气漂浮的污染物质更是如此,即使是深圳这种区域面积不大、PM2.5浓度差异也不大的地区,在评估环境污染的社会不良后果时,充分考虑人口和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王文军博士表示,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的PM2.5健康风险增大,弱势人群往往成为环境不良后果的承受者。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加强环境治理的力度,也应该在适应环境不良后果、趋利避害方面有必要的政策考量。比如,本研究发现深圳的流动人口和低保人口在PM2.5健康风险方面存在明显的弱势,相关的社会政策应该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保护,在政策制订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诉求,体现环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的话语权,这样才能保证环境政策的公平性。


    在防治PM2.5健康风险方面,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序春提出,政府加强PM2.5发生源的控制是应有之举,但是要在短期内把PM2.5控制在安全水平之下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对于深圳这样的城市,它还受到周边地区PM2.5的影响。要使PM2.5的健康风险控制效益最大化,就应该充分考虑影响PM2.5健康风险的社会经济因素,比如优先考虑加强人口密集区的PM2.5控制,提高扬尘、机动车排放、建筑尘等的管控力度;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弱势人群或脆弱人群的PM2.5健康风险,并加强自我保护的宣传力度,尽量减小他们的暴露强度。


    据悉,应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广东医学院博士启动项目、深圳市人口与健康资助项目多个项目的资金支持。
         来源:中国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0 10:29:17 | 查看全部
环境治理是大问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0 10:29:23 | 查看全部
庄老师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