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铩羽而归,自此对母亲又多了一点绝望。经历了这么多年,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打开内心最为隐秘的伤痛,想要得到妈妈的一点歉意作为前行的勇气。可她失望了。伤害之上,再加伤害。
那个帖子的网友多是年轻人,因为年轻,所以对人性还经常抱有一些天真的想象。因为只要敞开心怀,翻出血淋淋的伤情,母亲就能痛悔自己对女儿的种种不公,然后母女抱头痛哭,尽释前嫌。不,那只是电影电视剧的桥段。真实的生活是在感情的坚冰之下,永远封冻着一些不知忏悔,不懂自省,拒绝回头的心灵。如果说曾经女儿惊恐的眼睛都不能撼动母亲的狂暴,那么今天的泪水也注定只能湮没在固执个性的土地中。
这是很多中国父母的逻辑,你和他们说伤痛,他们和你谈感情,你和他们谈感情,他们和你谈责任,你和他们谈责任,他们和你谈恩情。反正他们永远是对的,实在不行,再摆出一句,“天下就没有不是的父母,再对你不好,把你养大了也是恩。”就足以秒杀一切牢骚和抱怨。
我很惭愧,我也曾经对一个抱怨自己母亲的咨询者说过类似的话:你今天站在这里,能以受过高等教育的身份说出自己的抱怨,你就已经应该对你的父母有基本的感恩。那是我站在咨询者的角度,希望她可以释怀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积怨,以更好的心态过以后的生活。但如果站在同为父母的立场上,我却希望所有的父母,包括我自己都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做父母的犯错不可怕,犯错了还不说对不起才可怕。父母和子女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如果你能对你的朋友说对不起,能对你的同事说对不起,你就应该对你的孩子说对不起。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恩,即使那个经常辱骂女儿的妈妈也有温情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付出,也不能天天打,天天骂。可对孩子,只是喂狗那样吗,给口吃的,心情好的时候捋顺下毛皮,心情不好的时候一脚踢开?
有人说,看你写的教育系列,对做父母的太苛求了,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不是我苛求,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都可能身载两个角色,既是父母也是孩子,我现在正身处这个时刻,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自己的前路和后程。没有完美的父母,成长是相互的,当孩子年轻的时候,而作为第一次承担父母这个角色,父母也是年轻的。永远都会有错误和遗憾留下来,父母与子女相生相伴的这一程,伤害、不理解、怨恨,一切伤痛在所难免。要从这样不愉快的过程走到一个圆满的结束,做父母和做孩子的都要懂得敞开心怀正视自己的错误。
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说一句“对不起”,无论他们做了什么,无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对自己怀有多强烈的不满,他们都保持缄默。或者他们以为有爱就可以了,以为后来加倍的爱就能融化伤害。但爱是爱,伤害是伤害,就像水上的油,不能互相溶解,即使看起来好像已经浑然一体,但有时候,只需一根火柴,就能让上面的油燃烧。
我做情感咨询时经历的一些例子告诉我,很多人遭受感情的困境都和人格不够健全有关系,而这些人格的破碎,又都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压抑或者愤怒有关。父母是我们人生的源头,他们给了你清澈,你会看到生活的色彩,如果他们给了你混浊,你只能看到肮脏和黑暗。
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我们有一个口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现实是,有的孩子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这和教育无关,和父母的态度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