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90|回复: 23

[散文 随笔 杂文] 父母爱情

发表于 2014-11-9 12:16: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tr][td]帖子预览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怀旧的原因,年龄大的人,总会在晚辈面前絮叨一下他们年轻时的经历,这就像每逢放假回家,二爷爷都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讲抗战时期,发生在他身边小日本的故事是一样的。父母现在也会讲关于他们那段令人捧腹的“爱情故事”,当然,他们可没有用到爱情这个词,一次都没有……
       起因是给小弟娶媳妇的彩礼钱,按照老家现在的行情,除去家里盖好的楼房,单单彩礼钱就得6至10万不等。说起这事,我爸总会感慨一番,边摇头边撇嘴地嘟囔,“我娶你妈那会,彩礼总共就360,就这,还是你外婆硬多要了一份儿,要不,才240呢——”这口气分明就像一个受了天大委屈的小孩儿一样,引得我们三个大笑一回。他还想接着诉说下去,我妈抬手在他头上轻敲了一下,理直气壮地回应,“那咋着,这要是搁到现在,估计连个媳妇手指头都娶不回来——”我们三个又一次哈哈大笑!老爸抬眼瞅瞅,嘿嘿地笑着,气势上明显就输了下来。
       他们是高中同学,不一个班却都在校体育队,一个是篮球队队长,一个是女子短跑校级冠军外加乒乓球校级亚军。在没有那一袋玉米面馒头之前,谁也不认识谁,只知道有这么个人, 是那种名字对不上号的陌生而熟悉。
       那会的高中学校,可不像现在这么多,往往是一个县里几十个镇,才有那么一两所。他们都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学校。当然,这个近的距离是需要坐半个小时火车来衡量的。为了节省开销,往往是几个星期回一次家,家长通常都会给准备一大袋子的玉米面馒头。一次上学,我妈在下火车的时候捡到了一个马虎鬼落下的粮食袋子,里面装满了玉米面馒头,上面写着我爸的名字。她隐约记着体育队里有这么个人,刚好同行的人里面有个男生和我爸在一个班,就顺手帮着带了过去。
       喏,故事只埋了个伏笔。在那之后,他们之间并无交集,直到高中毕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妈妈因为长得漂亮,上门说亲的人排成了长队,可她就是相不中一个。外公离家出走后,外婆一个人要抚养四个孩子,压力可想而知。大人们的心思简单得很,只盼望自己的儿女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妈妈的终身大事两年未果,情急之下,一向不迷信的外婆带着她去瞎眼算命先生那儿卜了一卦,人家给了这么几句话,“婚姻天定在今年,别乱找啦,出村正南方向不出十里地,正主在那儿!”
       果不其然,回家后上门说亲的第一家就是我爸,村子在正南不出十里路。外婆先相中了我爷爷县里检查院的好工作,认定以后这份差事肯定会让给他大儿子也就是我爸做。这样,她闺女嫁过去,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心理上就十分满意了。我妈只躲在屋里偷偷地瞄了我爸两眼。根据当时的描述……此处还是不讲为好!哈哈,因为我爸实在长得不怎么样,并且私下里也找别人打听了下,说他爱打架脾气不好。至于最终怎么还是选择了他,我妈用了一个词,鬼迷心窍!
       80年代的婚礼,村子里流行着三大件——上海永久牌的自行车、凤凰牌的缝纫机、一块我记不得什么牌子的机械手表。据我妈说,她结婚时只有一大件,就是那台至今还在我家服役的凤凰牌缝纫机。“那会穷啊,穷的你们现在的人无法想像——我记得第一天进这家门,窗帘、床单、桌椅都是新的。当时还在心里偷着乐,比想像中的好多了!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到了下午,等酒席散了场,他们一家人(我爷爷、叔叔、还包括我爸)把所有新东西全换下来还给了别人,那些家当全是借来的!就这样,结婚第一天,哭着跑回了娘家。就是这个人,最大的骗子!”我妈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戳着我爸的脑门,好似不解气,还赏了两个大白眼。不过,自始至终,她都用笑着的口吻来讲这些事情。
       我爸是一个典型传统的北方男人,他信奉“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对做饭炒菜这些事情,一丁点儿的也不在行,更别提针线活。你要是想让他屈下身,给我妈洗个脚,估计这辈子你也看不到(这是我以前的看法)!他思想里就认为男人该是在外面赚钱养活家的。为了这一家子,他在山头砖窑里做过苦力,贩过苹果,甚至沿街叫卖过糖葫芦,到最后终于安定在镇子上开小货车。我妈妈也一直在学校里当着幼儿教师。
       自我有记忆以来,他一直是开车在外的,早出晚归。从小学到初中,晚上放学回家,别家的饭早早的就端上了桌,我们家却坚持要等到我爸回来以后才能动筷子。偶尔回来得晚了,我妈会频频地站在巷口望着。巷子里出车的有七八家,通常听到车响声,我们几个都会很兴奋的跑出去看,她却不用,隔着几条路都能听出来哪个是自家的车!到现在,我还是听不出来,呵呵。
       北方男人大多是汗脚,我爸就是。不管穿什么鞋,都出汗,冬天也不例外,臭的很。脱了鞋子,就跟放烟雾弹一样,穿纳的千层底倒是会好些。碰上他夜里出车,我妈会很早哄了我们睡着,就着昏黄的烛光,一个人在灯下纳鞋底、织毛衣!千层底是用玉米面打的浆糊把布子一层一层地粘起来晾干。这种结实的鞋底子稍有不慎,针屁股就脱了顶针,戳进肉里,没做过的人是体会不到那种烦琐的。纳进去的一针一线都是满满的情意。我是这么想的,能遇到一个愿意为你纳千层底的姑娘,实在不容易。但更难得的,是和你同处一室不嫌你脚臭的人,哈哈!
       你要问他们拌嘴打架不?咋不打咋会不吵?不过吵架的时候不多。年轻那会是因为三个孩子要养,我爸玩性大,在外面只顾和别人下象棋,耽误过很多家里事,回来总是免不了要挨吵的。我爸就这点好,自知理亏,你吵可以,人家就是不接茬,往往吵几句后就不了了之。
       打架在印象中只有一次,罪魁祸首在我。那回是跟着我爸去外面卖西瓜,下午快回家还有二百多斤剩在那儿,恰好碰上一个棋友非得和我爸下象棋。起先他不答应,后来他们说,只要赢一局就买你十斤瓜。十盘结束,车底子都被人打理干净了。路上我爸悄悄塞给我一块钱,说回家不准给你妈说下棋这事,我重重地点着头算是应承。可是年纪小的孩子你也是知道的,回家只顾着给他们炫耀了。好嘛,被我妈听了去,起先是唠叨,后来是吵架。巷子里的人跑来劝架,我妈还是压不下火,最终男人的面子让我爸暴怒起来要动手!结局是长达一个星期的谁也不理谁,到底还是我爸先服了软。
       中国人一向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我爸倒是做过一件挺浪漫的事情!有一天他开车回来,像个小孩得了什么宝贝一样的开心。晚上在饭桌上,他突然掏出一枚亮晶晶的戒指递给我妈,说他捡了个便宜,这枚银戒指买了送你的。她一直戴着,极少褪下来。直到有一次淘洗麦子,被水冲走了,找了许久也没找回来。为这事,她背地里唠叨了好多次,时不时摸摸手指,叹息一回,那是她惟一的首饰。
       日子一直这样平凡地过着!爱情之于他们,从未说出过。有的只是那站在门外守望的背影;那摇曳烛光下翻飞的针线;那走的再远也穿在脚上的千层底;那回到家里一个微笑的眼神交换;那夜半出车在外,一个电话,一句你早些睡吧……只有这些,只有这些。
       2008年,当了二十五年幼儿教师的妈妈患了脑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45岁,要强了半辈子的人一夜之间白了头。当时我们三个孩子全都不在她身边,怕我们打电话到家没人接会着急,他们两个人请求全巷的邻里帮忙瞒着,半年后放假回家,才知道实情!
       这五年间,依旧是老爸一个人在家照顾,所幸妈妈生活方面已经能够自理,简单的饭菜她都能自己做得来。老爸呢,吃了半辈子的饭,现在也终于自己学会了蒸馒头,炒菜、包饺子,甚至连针线活也拿得起来。惟独没学会纳鞋底——妈妈病倒之前给他纳的鞋到现在还没穿完!
       现在,他会当着我们的面给我妈洗脚,边洗边说,“这是咱家最大的功臣,操劳了前半辈子,后半辈子换我照顾她了,你们以后都对你妈好点,知道不?”写这些话,眼泪总忍不住在打转。
       我很早很早之前,问过我妈,“后悔不?”
       她答,“后悔啥,后悔了就没你们三个了。”眼神里满是欣慰!
       我想,她的“鬼迷心窍”终究是以爱为了名。            
后记:
       没有什么感人的话语,我也无意去用一些花哨的语言,只能以简陋的文字去讲述一个、或许每个家庭都真实存在的寂静爱情。我们当儿女的远在他乡,不能尽到的孝,在此满怀愧疚。这寥寥可数的文字,就当是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要永远幸福平安的走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4:40:11 | 查看全部
父母的爱情故事纯朴而真实,从作者的笔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平凡而简朴的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4:42:00 | 查看全部
读作者的这篇文字,让人感动的流泪。没有华丽的词语,却能打动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4:42:47 | 查看全部
看似平凡的爱情,却包含着多少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4:43:51 | 查看全部
文章的感人之处就再于平铺直叙,以事实说话。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4:51:29 | 查看全部
写的很朴实,都是生活里的事。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5:06:31 | 查看全部
舒婷的《致橡树》是对此文里的忠诚情感的文字提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5:12:51 | 查看全部
没有什么感人的话语,我也无意去用一些花哨的语言,只能以简陋的文字去讲述一个、或许每个家庭都真实存在的寂静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5:14:38 | 查看全部

回 4楼(纤手香凝) 的帖子

谢谢香凝姐的评价,以后关于父母我还会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5:15:54 | 查看全部

回 6楼(中油运输朱炜) 的帖子

我读过。有些语音需要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