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杨 杜
---------------------------------------------------------------------------------------------------------------------------------------
知识在经济与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并不是什么新思想和新观点。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时刻都在强调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知识就是力量”是人所共知的培根名言。但是,将知识与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直接且明确地联系起来,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1962年,美国学者F.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F·德鲁克在60年代末《非连续的时代》一书中, 提出了“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说法,认为知识已经和正在成为当代社会最核心的资本,费用项目和经营资源。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力量转移----邻近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了当今世界上有三种基本力量-----暴力,金钱和知识,得到最大力量的人知道如何明智地交替使用这三种力:时而以惩罚相威胁,时而以报酬来激励,时而进行思想工作和运用知识。在目前社会,暴力在不断升华为法律,金钱在变得不再万能,而知识正在成为着三种力量中“质量最高”的力量。到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之后人们对知识经济的关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们开始用知识的概念对近些年来出现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智能,人力资本等概念进行整合,来预示,解读未来的企业,未来的经济,未来的社会模式。
尽管知识、知识经济正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并不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能深刻认识到的。尤其在我国,可以说连工业经济的社会进程也还没有走完,对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的本质的认知自然也难以达到较深的层次。比如,我们对知识经济的讨论还基本上停留在一般介绍和概念说明的程度,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我们还无法具体运用。比如我们在企业价值分配制度中提出考虑知识要素时,马上有人以知识无法量化而反对,大家还习惯用工业经济时代为物质生产所设计的一套指标来衡量所有活动。我们要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现象,可能要改变和革新老一套的标准和尺度。比如我们可能要改变以往对知识价值的评价方式——不能再按字数多少来计算论文的价值以支付稿酬,也不能按时间长短来计算一次讲课的价值来付讲课费。这种价值评价方式本身可能就是对知识价值本质的误解。知识的价值在本质上是无法用时间和字数来衡量的。
尽管如此,我认为,知识的价值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是由谁大力提倡就能为企业和人们所认知的。知识的价值只能靠知识本身的力量去体现。没有人去评选比尔·盖茨为优秀知识分子,但他靠自己的知识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微软王国。美国没有象中国一样掀起知识经济热,但美国靠知识成长起来的企业已形成相当的气候。去中国著名高科技企业深入了解一下即可明白,知识在这些企业已在起着不言自明的重要作用,知识在那里已取代物力、人力甚至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成为使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和员工获得高额收入的基础。
知识何以在这些企业成为力量?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通过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体系等知识资本的增殖获得比单纯的资本投资更大的经济利益;二是在企业机制中实现知识与所有权的转化,有知识的人由于提高了投资的回报而不仅获得例如劳动的收入也占有了产权;三是实现了知识与经营权的转化,使最有知识和能力但不见得最有钱的人参与了企业的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