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因为经营者的利益主要存在于企业的持续成长之中,失去了企业,就失去了他们的一切,所以,从利益驱使机制看,可以说再没有比经营者更关心企业生存发展的利益群体存在了。由于在现代企业中,经营者持股与大投资者参与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不能机械地、绝对理解所有与经营的分离,因而我们在此将兼有所有和经营双重身份的人成为企业家。可以想见,这个企业家阶层的首要追求或者说他们的梦,就是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了。
一.可持续成长的含义
一些企业一直在活着,但它们不一定在成长。比如有的百年包子老店,每天它都只加工和销售20笼屉包子,多一个也不卖,不象麦当劳一样到处去开连锁店,我们说这样的企业是有持续但没成长。
另一类企业,设立后扩张很快,几年内就成了知名企业,但很快又由于战略失误或运气不佳销声匿迹了,我们有时候把他们比做“高台跳水运动员”型企业,三步两步爬上去,一个猛子就扎下来了,属于超速成长但短命的企业。我们说这样的企业是有成长而没持续。
很显然,我们要在此定义的可持续成长企业不是上述这两种企业。
给企业可持续成长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件很困难的事。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可持续成长的含义会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对于“长期”这一时间概念的理解,不同行业就有天壤之别。一般企业制定长期计划一般是指制定三、五年计划,笔者有一位朋友在证券公司工作,问他证券买卖的长期计划有多长,他回答是6分钟。
舍掉一些特例,我们似乎可以对可持续成长作如下定义:
可持续成长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不断变革的过程。
这个定义中包含了以下几重意思:首先是持续性。较长的时期是企业的持续性指标,可以用超过业界企业平均寿命为基本尺度(注:美国与日本学者的研究认为,企业平均寿命一般为30-40年)。其次是成长性。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是企业的成长性指标,可以用企业的各种经济业绩与组织革新状况作为尺度。第三是不断变革。这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状态性指标,由于不断变革过程的存在,我们就不否认企业可能在一段时期出现的成长道路的曲折,比如暂时的经营业绩下降和组织机能弱化,这种现象在可持续成长企业看来是正常的,甚至是为了实现可持续成长这一根本目标所必须的。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是可持续成长企业较长时期所表现的一种基本状态。
可持续成长企业是指具有支撑企业不断发展内在机制的企业。这种内在机制至少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以持续成长为企业行为最高宗旨或核心价值观,一是以认同这一宗旨和价值观的职业经理人(即具有独立性的经营者)及其接班人为经营主体。具有这种机制,一段时期内又具有了上述的持续性、成长性和状态性的结果,我们就说它们属于可持续成长企业。
从结果来看,可持续成长企业一定是长寿企业。但是,企业长寿很不容易,俗话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实中是“企业五十古来稀”。
二.为什么研究可持续成长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我们以可持续成长为管理的主题,首先是以研究和解决现代企业有成长无持续这一普遍现象为基本问题意识的。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一个影响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在这方面,国外已经有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比如阿里·德赫斯的《长寿公司》和柯林斯、彼瑞斯合著的《企业不败》。他们在研究了长寿公司的经验后指出,持续成长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的生存方式,在企业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年代,经营环境持续动荡,技术变革加速,经验的重要性不断降低,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变化是潜移默化和悄悄进行的,这往往使企业防不胜防,稍不留意就会遭遇生存危机。
可以说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使企业活得越来越不容易了,这使企业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开始关心起持续成长问题来。
其次,现代企业越来越以追求自身生存与发展为目的。现代企业依然没有改变其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它在市场上购入所需要的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过程将这些要素加工成带有附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再到市场上交换以取得利润。这个利润的取得和再投入是企业生存与成长的经济基础。这个以货币为媒介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交换和再投入的活动过程,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但是,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的同时,也还是一个社会性学习组织,而且这一特性在日益增强和凸现。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必须通过企业内外人们的共同合作来完成,人们在进行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决定目标、解决问题、处理信息和积累经验等知识活动和学习活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就是工作,生产自己就是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现代企业要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但更重要的是要生产自己,即不断提高企业更好地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换句话说,只有自己的成长不低于工作的成长,企业才有发展的潜力,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
第三,企业可持续成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宏观经济领域,早在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开始,就向人们敲响了要注意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警钟,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的人类努力,使人类生产中所用物质资源越来越少,知识资源日益增多,这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在得到日益确切的保障。在经济领域,人们开口必提可持续发展。但是,企业是经济系统的最基本细胞,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正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由于经济学比管理学有更长的发展历史和更完善的理论体系,所以很多人倾向于从经济学角度,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去推测经济的发展。但是,管理学家们却提出另一种观点。比如著名竞争战略专家米歇尔·波特认为:“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确实,迄今为止我们还不曾看到有哪个国家不拥有强大的公司却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胜的。
现在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背景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一点讲得很准。但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毫无疑问应该是来自企业。任何国家在其宏观经济上方面的成功实际上是其各个企业所获成就的综合体现。没有强大的公司就不可能有国际竞争力,没有强大的公司就不可能有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不是某个地方经济的成长,也不是某个产业的成长,而是企业的成长。经济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从事商品和服务的创造及交易活动的企业。可以说,没有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lign=justify] 作者:杨 杜 来源:知本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