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4|回复: 3

高原上的“雄鹰”——记兴隆庄矿到贵州能化小屯煤矿对口帮扶的11人团队

发表于 2014-11-13 17:30: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屯团队成员在一起探讨.jpg

    今年4月份,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矿11名技术人员告别亲人,奔赴贵州能化公司小屯煤矿,进行对口帮扶至今已经6个多月了。他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如何?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电话连线了11人中的老大哥——王军锋。
        1978年出生的王军锋与其他1080后兄弟相比,在去小屯煤矿之前,他已是通防队副队长,所以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既要把兄弟们拧成一股绳,更要在工作上给兄弟们带个好头。
    “这不,还没等我施展身手呢,人家田旭东先好好露了一手。”王军锋的话语里不无自豪之情。 原来,在他们初到小屯煤矿时,矿井由于供电不稳,经常发生掉电问题,对井上井下影响很大。干了近10年机电工作的田旭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花了几天工夫对矿井的供电线路和设备进行了摸排,最终排除了故障点,解决了掉电问题,受到了小屯煤矿上上下下的好评,也着实为团队好好露了一把脸。
    可是随后,面对小屯煤矿艰苦的环境,习惯了兴隆庄矿方便舒适生活工作条件的他们,一下子难以适应。每天井下、办公室、食堂和宿舍四点一线单调的生活,使他们越发承受着思念亲人之苦。“最大的苦不是环境和客观条件的苦,而是想念家人。徐国栋来这儿前才结婚几个月。”王军锋想的更多的是小兄弟们,所以他有空就把大家招呼到一起,谈谈工作体会,喝点倾诉的小酒。小屯煤矿海拔虽然才两千米左右,大家基本上感觉不到什么,但其中一人反应强烈,不得不进行了人员调换。
    体验到对口帮扶工作的不易,反而激发了他们创业的斗志与激情,他们想不能改变小屯煤矿什么,至少也得为小屯煤矿留下点什么。王光淇、杨健、杨胜富3人为尽快熟悉井下采煤工作面环境,每月下井跟班、值班都在28个以上。下井跑得多了,他们对现场摸得一清二楚,心里有了底,他们3人密切配合,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带头完成了井下1068采煤工作面的安装任务,赢得了矿领导的高度评价。王军锋面对就要解散的抽采工区,面对井下高瓦斯现状,临危受命,从建制度,定标准开始,实行人性化管理,公平公正考核,并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使抽采工区的士气空前高涨,职工的责任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人人想在前、事事干在前的氛围,使原本出勤率极低、频繁辞职的抽采工区焕发了生机,由先前一个月打钻进尺1万米提升到现在1.8万米左右,用工数却只有原来的一半。
    “我们11人已完全把小屯煤矿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我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真正使‘兴隆精神’在小屯煤矿形成燎原之势。”王军锋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6 10:04:04 | 查看全部
老师好,文章我认真学习过,“他们3人密切配合,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带头完成了井下1068采煤工作面的安装任务,赢得了矿领导的高度评价。”针对这一句话请老师再仔细采访具体如何配合的采用生动的故事讲一讲,文章就更加鲜活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12:10:15 | 查看全部

回 1楼(鸿雁) 的帖子

谢谢鸿雁老师的建议,我会找时间再了解一下,争取补充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1 16:28:24 | 查看全部

回 2楼(cw101)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