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普通艺术品的价格是被传世珍品给拉升上去的,人们往往好做简单的类比,忽略前代艺术珍品的历史价值,忽略前代大师作品被争相宝之的稀缺性,以为写得差不多就有同样价值,画得有点水准怎么也该值钱。因为艺术品价值认定比较抽象,许多人都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敝帚自珍,为自己毫无价值的收藏或创作辩护。但投资或收藏那些没有使用功能的书画,最终总归会经历一次价值验证。特别是当代书画,如果你仍用之于传统意义的装饰,或欣赏把玩,算物尽所用,当无可非议;如果是投资收藏,就要考虑未来谁会欣赏接手你的宝贝?或纵使无人识货,你确信它有非凡的保存价值。不要当真等待子孙去鉴宝咨询,才收获一脸失望,证明你保存了一堆垃圾。
我常想,中国画起源于装饰运用,其发展完备即为顶峰,其后在更广泛的运用过程中,有所丰富,有所拓展。书法的峰巅之作则是文字演变节点的遗存。难以想象书画在使用功能缺失后,因为前代传世作品的财富效应,会出现空前发展,能够制造出铺天盖地的传世佳作,这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中国书画未来尚有存在的理由,它一定是精致的、小众的、满足特定人群需要的,纵然有可以传世的,总归是凤毛麟角。
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