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3|回复: 4

用生命绘制地图的人们

发表于 2014-11-17 14:41: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用生命绘制地图的人们

  ■影像空间
  文·郑 军
  1596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带领探险队北上冰海,试图找到一条通向东方的航道。他们在新地岛北面遭遇冰封,木船毁坏,只好在冰雪覆盖的岛上度过极夜。第二年,身患重病的巴伦支死在新地岛上,幸存船员回到荷兰。他们发现,当地人正在庆祝另一位探险家所寻找到的南方航线。
  这是2011年荷兰人制作的史诗电影《新地岛》的主要情节,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巴伦支。翻开世界地图,新地岛西面的大海就以他命名。不过,电影制作人没让巴伦支当主角,而是用一位随船作家的视角来描述他。
  以科技史为题材的电影属于科技文化电影的一部分,《新地岛》体现了这个类型片的典型特征。什么样的观众听到“新地岛”或者“巴伦支”这两个名字能对电影产生兴趣?当然是有一定历史地理知识的人。
  与《地心引力》这样较为纯粹的科幻片类似,《新地岛》的故事核也是人与自然做斗争。一群海员如何在冰天雪地里求生,成为影片最大的悬念。而电影中人与人的冲突,比如男女主人公为恋爱而冲击门弟观念,作家男主与文盲海员之间的“文化冲突”,巴伦支与船长的矛盾,这些基本上都是副线,只起到丰富电影情节的作用。它们中任何一条都不足以取代人与严寒的冲突,进而撑起这部电影。
  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科技背景。欧洲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航道,只是为了与中国、日本和印度搞贸易。当时欧洲人识字率只有几个百分点,船员都是文盲。影片所描写的这次航行既没有发现新岛屿,也没有找到新航线,这让观众颇觉失望,但这正是巴伦支当年的探险史实。
  2012年,笔者的作品《西北航线》出版,描写的就是这条航道。当年,欧洲人为了贸易,以生命为代价在冰隙间寻找它。现在,这条航道上过半船只都服务于中欧贸易,游客还可以乘坐破冰船在巴伦支海上观光。回头去看当年那些用鲜血和生命绘制地图的先驱,想想在没有电、更没有无线电的情况下,他们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在北极圈生存下去,仍然会令今天的我们感慨万端。

(来源:]科技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1:19:02 | 查看全部
此精神令人顿生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1:48:53 | 查看全部
感谢登高的温石老师对我作品加精,我会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工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1:49:09 | 查看全部
登高的温石老师真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1:49:24 | 查看全部
向登高的温石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