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0|回复: 0

这里有一个梦想的舞台

发表于 2014-11-17 17:11: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里有一个梦想的舞台
  上学的时候曾学过一段时间写作课,但那个时候我仍不喜欢写东西。一直以来我偏爱数学物理,爱好摆弄无线电,上课时对修理荧光灯的师傅充满了崇拜,回家后更是弄个破收音机拨弄个不亦乐乎,以至于几天几夜都可以不睡觉,喜欢穿着中山装且白发苍苍的写作老师对我则感到无语。
  不过有个同学的事迹让我对写作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这个同学当兵以后,凭着我们办的校报,在北京武警政治处当了宣传员,还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好多消息和通讯,回来后剪贴了一大本子让我们看,让我们甚是惊讶,满眼充满羡慕之情,因为当时在学校他根本就没写过文章,只是一个挂了名字的版块校对,或许是环境造就人吧!
  2004年三月份,在电厂打工的我,看到由于信号不好屏幕飘着雪花的电视上,正在播放着陕州电视台为一家种子公司征集广告词的启示。种子公司的名称叫快丰收,销售的产品是粮食种子。我就突然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我就把这两句改了一下,改成“借问良种哪里找?老农遥指快丰收!”这14个字里面包括了公司的名称,销售的产品,服务的对象。写好后用信封装了,也没贴邮票,让一个送货的司机捎出去邮了。当时也没抱什么希望,也忘了这回事。到了七八月,在河北廊坊的我,正在听着当年的火爆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突然就接到父亲电话,说是有单位通知领奖。我害怕父亲上当,赶紧回话让别去了。父亲说去看看又不远,让交钱就不要了。谁知去了以后还真的领回了奖品,那句广告词得了一个二等奖,获得了一台价值488元的VCD和一个大大的证书,要知道我们当时的工资才四五百块钱。这件事让我知道一个好的想法转化成文字也就有了价值。
  来豫光工作以后,刚开始接触《豫光报》并不多,只是有时会听工段管理人员说哪位同事的文章发表了,还获得了奖励。
  时间长了,看《豫光报》多了。发现好多文章都是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故事,有时感觉就发生在身边,自己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就拿纸写了写,改了改,一篇文章浪费了好多纸,偶然也会有文章上了报。不过总感觉没能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不能全面的表达自己想要的效果,更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苦闷过,烦躁过,俗话说绞尽脑汁就是如此。
  近几年,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QQ邮箱的运用,大大的提高了写稿的效率。工作中有好的想法和看法,也能随时和及时的发送出去。不过还有个问题,就是有时候坐到电脑前就迷茫了,看新闻,看娱乐节目,看电影,就是不想费脑筋。可认识的老师们却不一样,晚上有时会写到很晚,所以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还有,在写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良师,他们一段话一个词的改动就让文章有了看点,让我获益匪浅。
  人总说有梦也得有舞台才能发挥。《豫光报》有着最朴实的办刊宗旨,办咱豫光人自己的报纸,讲豫光人自己的故事。《豫光报》是一个传递着不同岗位不同声音的地方。五湖四海的人儿,在济源这里交集,由豫光把其汇聚在一起,不同思想发生碰撞,迸发火花,最后转化成文字。感觉写文章就是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绳子(线索)串起来,然后赋予想表达的意义,不过如此而已。同时写文章也是整理思路,明辨是非,锤炼语言,学会总结的一个过程。在这里,有故事有梦想有舞台,至于舞跳的好不好就看自己的努力了。
  (杨中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