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0|回复: 21

[职场兵法] 闵损

发表于 2014-11-17 20:50: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闵损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尊称闵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骞,以字行,故又称“闵子骞”。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十五岁,七十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有“芦衣顺母”、“鞭打芦花”的故事传唱至今。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后人评为“二十四孝"之一。

闵损

闵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0:51:11 | 查看全部
生平

成长经历

闵损幼年丧母,一度受
继母虐待,生活很苦。成人之后,父亲故世,正守丧三年未满时,国家又遇战事,便应征从军。艰辛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经历,使闵损深深体味到世事不易,逐渐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时,他很少讲话,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有一次,鲁国要役使民众翻修仓库,闵损说,修理一下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大翻修呢?孔子得知此事,感慨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在跟随孔子学习过程中,闵损也处处表现出成熟和世故来。他不仅勤奋刻苦,而且与颜回相似,十分恭谨敬师。他有机会常伴孔子左右,从来都是“訚訚如也”,始终保持恭敬正直的姿态、做法,仅此一点,就深得孔子及同门学子的称誉和信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0:53:19 | 查看全部
芦衣顺母

当年闵损遭后母虐待,冬天做棉衣,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绵,而给闵损絮芦花。后来,他父亲得知继母虐待他,一怒之下,要赶走继母。而最后闵损却为后母求情。这段典故被称为“芦衣顺母”。[1]
作为孔门重要弟子,闵损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社会地位,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富有特点的思想、行为方式:第一,孝行超群。在孔子门生中,问孝和孝行突出的大有人在,但赢得孔子称赞的,却只有闵损一人。这是很有根据的。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丧母后,其父又娶一妻,并生了两个弟弟,继母渐渐对他不好起来。冬天做棉衣,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闵损絮芦花。闵损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他父亲不了解真情,因此便常鞭打他。后来,他父亲终于得知继母虐待他,一怒之下,要赶走继母。这时,闵损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么二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愍,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所以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之人的赞赏。并且还对父母、昆弟极尽孝顺、友爱之情,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来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的相处。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许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会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动的一天。

闵损

闵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1:04:48 | 查看全部
典故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萧国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村),愤怒休妻。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闵家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

闵损

闵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1:05:52 | 查看全部
追赠

历代王朝在提倡忠孝、维护社会伦理秩序时,总是把闵损的地位抬得很高。
东汉明帝十五年东巡狩,就曾在祭祀孔子的同时,祭祀过闵损等孔门弟子。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闵损被追赠为“费侯”。
宋代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追赠为“琅琊公”。不久,又改为“费公”。
有关他的孝行的故事,至今在民间还有流传。

闵损

闵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1:06:58 | 查看全部
评价

孝行超群

《先进》
闵损杭州石刻
闵损杭州石刻[2]
孔子也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
闵损对后世的的影响是他的思想品行,对后世有过许多影响,而以“孝行”最大。
唐代的《初学记》卷十七中说:“闵损与曾参,门徒中最有孝称,今言孝,莫不本之曾、闵”。

闵损

闵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1:08:06 | 查看全部
德行突出

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
季代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闵损是孔子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做官的人。有一个时期,晋国、楚国想以高官厚禄,诱使闵损去干有损仁德的事,被他断然拒绝。此事一时间被传为美谈。孔子后来在总结其得意门生的特长时,曾将他与以德行名世的颜渊相提并论,说:“德行:颜渊(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冉耕)、仲弓(冉雍)。言语:宰我、子贡”。
《韩诗外传》写在孔子看来,他的道德修养是很高的。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德行科)之一。

闵损

闵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1:08:51 | 查看全部
物欲寡少

闵损在修身养性中,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日益减少.
当“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时,也就“视之如坛土矣”同时,仕途观念也淡薄起来。
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他断然谢绝,并说,要是再来找我,我就躲到别的地方去(参见《雍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1:09:23 | 查看全部
家世

据《闵子世家》《闵氏家乘(鱼台县分卷)》记载,闵损是鲁闵公嫡裔:“鲁闵公生闵子鲁。闵子鲁生闵泽。闵泽生闵伯衍。闵伯衍生闵子建。闵子建生闵子马,尊称“闵马父”。闵子马,生三子:元配姜氏生闵损,继配乐氏生闵需、闵如。闵损生于曲阜,卒于齐州;闵需,无后;闵如,迁居陇西(今甘肃省)。后有闵煌、闵子汶,分别自称是闵损的63世孙(家谱中误作”64代孙“)、64世孙(家谱中误作”65代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08:00:12 | 查看全部
感谢王瑞平老师让我们分享了这么经典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