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没有完成时。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为简政放权改革定调,目标直指根除“审批依赖症”。会议决定,削减前置审批、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为加快办理速度,同一部门实施的多个审批,实行一次受理、一并办理。
“我的理解是,等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这个单子相对稳定了,改革就会向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继续深化。”国务院审改办一位官员这样说。
天津滨海新区“公章改革”的重要意义,正是在审批效率方面为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探路。李连庆介绍,如今在滨海新区设立企业,仅需要一个工作日。“我们把各部门审批事项的"神秘包"一打开,敢情里面重复的内容很多,有些完全可以相互合并,这样一来审批效率又能提高很多。”
9月11日当天,另一位在办事大厅偶遇总理的年轻人郭兰胜,便尝到了这项改革的甜头。他在2008年曾注册过一个餐饮公司,因为听说“事难办、脸难看”,还专门找了一家代办公司,结果前后用了20多天时间,花了六七千块钱。“这次我就想先试试自个儿办,结果,真快,就一个地儿,就一天,全都办下来了!”
这次的“割肉”改革,是有战略布局前提下的“割肉”,有步骤有节奏有章法 交接公章这一天虽是周末,但许多行政审批局的干部还是纷纷赶回了局里。“这个章,那个章我都用过。”一位有过多年审批经验的处长指着几枚废弃的公章感慨,“再见就得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去了。”
她说,如今自己已经逐渐习惯了全新的工作模式,“权力少了,但责任更大了。”
作为天津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探路者,在总理见证封存旧公章的新闻上了电视之后,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几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组,最多的时候一天来了8批。有的考察组“三顾茅庐”,多次来天津调研,有的则是地方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
来者关心的问题各有侧重。一位负责介绍情况的处长发现,地方政府的领导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改革,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改”,而具体部门的负责人往往更关心“你把审批权拿走了,那我们做什么”。
其实,李克强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已经指明了方向:“如果说简政放权是"先手棋",那么制度建设就是"连环炮"。”
他给出的“炮弹”是三张“改革清单”—一方面,要拿出“权力清单”,政府能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另一方面,要给出“负面清单”,企业不能干什么,“法无禁止皆可为”;此外还要拿出“责任清单”,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责任必须为”。
李克强的此次公开表态,被许多评论者视为改革继续走向深化的重要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