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0|回复: 10

[话题探讨] 【中立】企业员工本一家.一家不说两家话!

发表于 2014-11-18 10:41: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20日央广网报道,“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这是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的最新说法。蔡昉指出,工资上涨现象是好事,它能改善收入分配,但是过快的上涨也意味着有过多的企业会变得困难。作为进步的一种机制,我们看到一部分承受不起高成本的企业已经垮掉了,可是另一方面,如果过快的话,的确会伤害我们的经济,有点承受不起。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的确,要支撑一家企业不容易,如果经营不当,不仅仅是倒闭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所有企业员工及其家庭的吃饭问题。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得有一本帐,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当然,人工(工资)也在企业  成本范韬之内。工资过快上涨压垮企业,伤害经济是明摆着的事。当年国企职工下岗、2009年金融危机,就是鲜明的例子,曾经的惨痛我们尝试过,谁也不想重蹈旧辙。


      然而,站在底层员工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同样明白这个道理,最高的工资,企业出不了粮、甚至倒闭,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他们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每个月下来,两三千块钱能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去就行。你说,一个家庭他也得算成本不是?一天的菜、米、油盐等必须的生活开支,总不能说每个月下来就整个月光族吧?有个病灾什么的咋整?企业说承受不了,工人讲无法生存,究竟谁之过?


       中国新闻网报道: 调查中来自民营企业的样本占67%,股份制企业占17%,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各占7%,国企占6%。结果显示,外商独资企业平均薪酬水平仍处领先地位,以6872元的平均月薪稳居第一位;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以6393元的平均月薪位居第二;国有企业平均月薪约为6100元,民营企业平均薪酬水平最低,仅为5732元。汇总2012年至2014年三年数据,记者发现,员工平均月薪的大体格局是:外商独资企业最高,其次为合资企业,第三和第四是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末尾为民营企业。其中,最高的外商独资企业比民营企业的薪酬待遇高约2成。同样是市场总监,外资企业年度总收入可达31.15万元,合资企业为30.90万元,股份制企业为30.07万元,而国企和民企则都低于30万元,分别为27.52万元、25.71万元;又比方,同样是会计(工作年限3年),外企月总收入为6184元,合资企业为5792元,股份制企业为5603元,国企为5700元,民企为5408元。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员工工资并不是同等的,而是根据企业效益来定论的。那么,就事论事,一个普通员工对照民企会计最低的5408元来说,3000元月薪压力在哪?再说,国家统一调底薪都是根据当地经济收入适度调整的,附加条款由企业根据效益好坏自己调控的,你的效益好,可以多给员工福利;效益不好,给员工基本(应得的待遇),这并不矛盾啊!如果你连员工最基本的待遇都给不了,那只能说这家企业确实该淘汰了。就拿笔者公司来说,我们公司是一家拥有六七千工人的大型工厂。最近听说明年要被别的老板收购,是什么原因使曾经红红火火的公司走入低谷,甚至无法生存了呢?我只能从管理上看出端倪。公司是分割型模式,由本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组合而成。派遣公司负责人力资源,拿他们的话说:“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他们只为一己私利,招聘根本没有按正规渠道进行面试、考核,每天几乎都在招工,进进出出的工人如车间流水线。大多招聘的是一些只把这里当做流动车站的员工,这样不仅劳米伤柴,还伤了原本固定的老员工的心,他们为公司付出了青春,到头来却工资一直达不到基本水准。加班太少,人多了,工作量反而增加,因为,那些所谓的劳务派遣工都是些短把屠夫,并且多数是没成家的小伙子,同时他们也是适应阶段,组长、拉长管不了,他们说急了就走人。所以,老员工加重了负荷。埋怨又有什么用呢?那些高层打下江山吃饱喝足了是越轻松越过硬,太过于安于现状了。当然,也排除不了拿那些驻扎的派遣公司的好处费,既省事,又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就这样,老员工只为了把十五年的养老保买满,做一天算一天,新工人做事更不用说。今年十月份公司就有一批货,到出货阶段才发现,有一万多把手电钻竟然把钻头都装错了,大问题发现不及时,小问题发现不了,何以保质保量?现在的企业有几家是独家经营?质量不讲诚信,客户不减少吗?再回过头来说那些所谓的“一人饱饭,全家不饿”的员工,他们真的好可怕,他们把给自己找工作的平台当做了便利站,每进一家公司最多干上两三月,手头有点钱就干脆不上班了,玩光了又去进厂。要是每一家企业都宁缺毋滥,你们还能生存吗?


      总而言之,企业承受不起经济压力也不完全是员工工资压力所造成的,它还存在商场竞争、管理纰漏等因素。这年头谁不是在夹缝中在生存呢?企业不易,员工也不容易!说到底,还是企业和员工双方面都换位思考,一起合二为一攻克难关,别总是拿工资上涨说事,“企业员工本一家,一家不说两家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0:45:23 | 查看全部
时间有限,重在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3:32:21 | 查看全部
欢迎你参与本期事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3:44:08 | 查看全部
从本文的论述来看,自然已经很全面,不过有个小提醒,也是评委老师给的小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3:44:35 | 查看全部
专家老师提醒:事评文章一定要结合现实和自身熟知的情况来谈观点,并以此为事实论据展开自己的观点。不能只是讲道理,讲道理之前是摆事实,既有摆事实,又有讲道理,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不用事实说话,即便道理讲得再好,也有缺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3:45:09 | 查看全部
但愿对你会有帮助,虽然我们都是喜爱写事评的,但是每期自己的写作能力都能提高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3:45:53 | 查看全部
就中立观点,本文题目已经很明确,所以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3:46:41 | 查看全部
但是从论证过程来看,如果举点本单位这方面的事例就更完美了,当然这也是我的观点,未必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3:47:17 | 查看全部
对所有参与的老师的作品我们都会认真拜读的,希望你们抽时间写出的作品都能获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3:47:58 | 查看全部
还有时间,如果觉得哪里有缺陷,还可以修改,截止时间还有两天,文章会越修改越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