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年过不惑的天冠集团职工李顺庆,是位蒸馏工出身的“土专家”,参加工作27年来,曾30多次对酒精厂设备及工艺进行革新。特别是粉碎改造项目,他主要参与设计的分离筛,还荣获了国家专利。他的心得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李顺庆当年当操作工时,从没满足于会操作就行了。对每项技术参数,他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有疑问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并不断从资料上寻求理论依据,以便掌握半成品的性质及分布状况。蒸馏过程中,每块塔板内酒精的沸腾情况,杂质在哪些部位排出,他都要弄个水落石出。生产中出现故障,师傅处理后,他还要反复琢磨其中的原理。
有一次,蒸馏工序一连几个班操作不稳定,产量上不去,大伙一筹莫展。李顺庆分析可能有几方面原因,塔板穿孔或溢流管脱落,都会使生产不稳定。为弄清原委,他跟班操作,通过观察,认定是溢流管脱落所致。但究竟在第几块塔板,他又分析,加热室上一层溢流管内受冲击较厉害,有可能掉落,决定先检查第一块板。入孔打开了,为验证自己的判断,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不顾里面50多摄氏度的高温进去检查,果然不出他所料。接着他又让两名维修工进来帮助安装。症结找到了,避免了拆塔的麻烦,大伙无不佩服。他说:“像这种情况就得凭经验,如果判断不准确,把塔拆了,没发现问题,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耽误生产。”
1995年食用酒精市场疲软,有外商求购优级酒精,接到任务后,李顺庆带领技术人员知难而进,轮流跟班操作,在原有设备基础上,通过改变技术参数,一次又一次地改进工艺流程,一个星期的劳作终于生产出了优级酒精,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填补了该厂无优级酒精的空白。后来,他又主抓蒸馏四塔流程改六塔流程的改造工作,项目成功后,使该厂的酒精品级又升了几档。
2001年,天冠集团上马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李顺庆任施工组组长。这一项目关系着公司的前途命运。虽然是个新项目,施工中有许多地方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提出方案,包括设备的位置、管道的布置、配套设施的功率和设备开停车置换的安全性等。当时有5个安装队同时施工,再加上土建,工作量可想而知。每天他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吃着饭还在考虑管道该怎么走。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以后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的建成投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顺庆脚踏实地,由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之路。他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项,10多项成果获省、市、公司的奖励,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去年他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李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