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21|回复: 11

[其他] 读书心得:书,帮我开启创作之门

发表于 2014-11-20 09:29: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书,帮我开启创作之门/孙守仁
书,无价之宝。
我真正认识书,是读了《封神演义》以后。姜子牙和哪吒的形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从此,我迷恋上了小说,体会到“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案头之文章”。但我更羡慕那些作家。
50年代末,我就读辽宁工程大学(原阜新煤矿学院)。学校的图书馆很大,我除了翻阅技术资料外,还经常借小说看。每逢星期天,我成了图书馆熟客。第一本书是马拉沁夫的《在茫茫的草原上》,我爱不释手,看到动人之处,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特别是语文老师刘野,他对古今中外作家,耳熟能详,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能倒背如流,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播下文学的种子,凡是他列的书目,我千方百计到图书馆找到。读了那些书,我底气足了,非但能复述书中情节,而且还能对其人物品头论足了。从那时起,我萌生作家梦。
60年代初期,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宁北票煤矿422采煤队,当上了矿工。我很想把他们的动人事迹写进一本书里。然而,我是茶壶煮饺子——心里有,却倒不出来。那时候,三班倒,插空往书店跑,见着好小说就买一本,日积月累,床头上堆积一大摞子,我真成了“书迷”了。
在矿上没干两年,我响应国家的号召,应征入伍,当上了铁道兵。到部队带点啥呢?床头上那20几部小说,好像对我说,哥们,把我们都带去吧,闲时给你消愁解闷。我把这些小说带到大兴安岭。我们除了施工,就是睡觉。幸好,有一批小说陪伴着我。我最愿读的是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还有弗谢沃洛德·阿尼西莫维奇·柯切托夫的《叶尔绍夫兄弟》等小说。有的反复看了几遍,并借给战友们来读。在“文革”时期,我正在部队,我常常把书中的片断讲给战友听,并成了“编外故事员”了。或许受书中人物影响,我开始观察生活,注重细节,搜集故事。直至我能写东西时,才幡然醒悟,真该感谢我的良师益友——帮我开启创作之门的书籍。
生命轮回。我退伍后,又回到北票煤矿。再次萌生著书立说念头,当我拿起笔,鼓捣小说时,已是文学“大龄青年”了。尽管名著读了不少,但因生吞活剥,没写到点子上。究其因,是我胡编滥造,偏离创作轨道,或是望空扑影,或是复写生活,都是写不好的。那时候,我脑子里有好多故事,他们像长了翅膀一样,很想飞出来。可我太笨了,写不出长篇,鼓捣个小的,总该可以吧。于是,我就疯写,再对照我读过的作品人物,如张飞、鲁智深、贾宝玉、杨子荣、林道静等,他们却齐刷刷地站在我面前,形态各异,性格不一,均有特点,活生生,鲜灿灿,再看看自己写的小说,千人一腔,把人物都写死了。气得我烧了一批稿子。
天赐良机。80年代中期,我在开往哈尔滨的卧铺车上,邂逅仰慕已久的上海文学资深编辑张斤夫,他见我读古华短篇小说集,便跟我攀谈起来,他听我博览很多书籍,又有丰富的经历,就鼓励我说,你生活本身就是一部长篇小说。有了他句话,我重操旧业,开始鼓捣小说了,常常写到深更半夜。比如,80年代末,我写了个小说《新衣裳旧衣裳》,初稿不像小说,人物也立不起来,脑子里浮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好像挨了一巴掌,脸火辣辣的。我本来是矿工,连矿工的话都不会说了。我调动文学积累,一连改三遍,采用象征手法,突出料子服压箱底,被虫子嗑了多许窟窿。既有新意,又一波三折,邮到《工人日报》文艺副刊,被编辑选中不说,刊发时还加了个短论。我喜出望外。接着,我连写几篇,都是关于窑哥们的故事,或许身临其境,像跟窑哥们唠家常一样,人物鲜灿灿活生生的,连接在报刊发表了几篇。后来,见有人胡编滥造,我也怦然心动,写另类小说,非但不发表,反而遭到编辑的批评。原因很简单,没有生活的作品,苍白无力,毫无生气。看来我在文学创作上走了一段弯路。我在谈文学创作体会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之所以能写出小说,一是得益于生活,二是得益于那些名著的滋养。我非但拥有古今中外著,而且还有当代作家的代表作,我体味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真正含义。
我爱读书,一方面从书中汲取营养,一方面咀嚼生活。我读书,是理解,而不是模仿。我是一条道跑到黑的人,仍坚持工矿小说创作,尤其喜爱安全小说,尽管我年岁已高,但我仍坚持着,永做窑哥们的代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0:06:50 | 查看全部
孙老师由读书到创作,书籍帮了大忙,的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孙老师的经历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0:07:08 | 查看全部
学习孙老师美文,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0:31:03 | 查看全部
书是文人的精神食粮,也是良师益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0:31:53 | 查看全部
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0:46:09 | 查看全部
再有生活,没有书的指引,也很难创作优秀之作。谢谢来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0:54:10 | 查看全部
书是开启心门的钥匙学习孙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0:57:20 | 查看全部

回 5楼(兵头将尾) 的帖子

看来书对于老师来说具有“非常”的意义啊,说的很多,再有生活,也需要润华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1 21:04:29 | 查看全部
我本来是矿工,连矿工的话都不会说了。我调动文学积累,一连改三遍,采用象征手法,突出料子服压箱底,被虫子嗑了多许窟窿。既有新意,又一波三折,邮到《工人日报》文艺副刊,被编辑选中不说,刊发时还加了个短论。我喜出望外。接着,我连几篇,都是关于窑哥们的故事,或许身临其境,像跟窑哥们唠家常一样,人物鲜灿灿活生生的,连接在报刊发表了几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09:58:37 | 查看全部
感谢书的熏陶,感谢我数年坚持,感谢编辑垂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