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0|回复: 0

信奉“人多力量大”是维权的法治尴尬

发表于 2014-11-20 16:43: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4-11-20

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维权的法治通道、公平通道、绿色通道,无论其诉求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应该是法治下的回应,而不能是人治下的回应。同样的问题,不能因为是孤身作战和群体事件而有了天壤之别的结果。
作者:郭元鹏

针对8000多教师停课“讨薪”事件,11月18日黑龙江省肇东市委宣传部对相关事件进行了通报。通报称,教师们表达对于薪资待遇不满的诉求和情绪始于11月初,教师们要求享受艰苦边远地区补助,并就此多次向市教体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反映。目前,针对教师们提出的10项诉求,肇东市按照上级相关政策,逐条逐项形成了明确答复意见,并以文件形式下发。(11月19日《人民网》)

尽管一些媒体的表述是“教师讨薪”,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讨薪”,而是对于工资、福利所处位置的不满,应该是“要求加薪”。当地老师反映,他们的待遇太低,和周围其他县市的工资相差1000多块钱,同时住房公积金也存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而且偏远地区的教师有补贴他们没有。

工资多少才合适?这些事情都是专业的事情,作为局外人,我们难以说的清楚。我倒是关心的是这种维权方式。为什么在法治健全的时代里,人们信奉的依然是诉求表达的“人多力量大”?工人维权的时候,是人越多越好;农民维权的时候,是人越多越好;教师维权的时候,依然是人越多越好。这正是法治时代维权形式的悲哀。

但是,话又说过来,这样“人多力量大”方式的维权,仅仅是这些人的认知错了吗?其实,错了的是我们维护权力的回应。有这么几个社会现实需要我们来关注一下。

其一,人群越大问题越好解决。无论承认与否这都是一个事实。如果仅仅是一个人去反映问题的话,问题往往无人愿意去过问。即使你到有关部门去了,登个记,留个名,也就不了了之了。当然,即使有处理的回应,也多是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试想,如果去反映问题的是一个老师,或者仅仅是几个代表,接待部门会不会一样重视?

其二,动静越大诉求越会重视。看看那些维权的农民工,有的只是反映个人的事情,无法有更多的人参与。他们维权的时候就是孤零零的,结果引不起重视,非到了要喝药了,要跳楼了,要下河了,要杀人了,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依靠文明的方式去维权,没有这样大的动静,会引起重视吗?

正是因为我们在处理诉求的时候,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才有了公众对于人群越大问题越好解决,动静越大诉求越被重视的想法。按说,这么多教师去罢课是不对的,维权应该更加的文明。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打造一个文明维权的法治环境。一个人维权和一群人维权,结果是一样的;暴力维权和文明维权速度是一样的,也就不会有人在维权的时候信奉“人多力量大”了。

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维权的法治通道、公平通道、绿色通道,无论其诉求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应该是法治下的回应,而不能是人治下的回应。同样的问题,不能因为是孤身作战和群体事件而有了天壤之别的结果。

维权何时不再信奉“人多力量大”?这需要法治环境的建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