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北京工体结识忘年交
沉甸甸的球票,不仅见证中国足球的每一时期,同时刻录着这位中年人几十年来的生活轨迹。经常去国内各地看球,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这期间,有关球票收藏期间发生的故事,也像连续剧般在其生命中不断上演。
“很多人时常问我,这些与你年龄相仿的球票收集到容易理解,但有些年代非常久远的球票从何而来? ”于明阳告诉记者,中间其实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职业足球球市的黄金期,自己经常远赴千里到北京工体看球,一位当年已年过6旬的北京大爷渐渐和自己熟悉起来,时间一久,球赛结束余兴未了的二人,就去大爷家附近小餐厅,点上酒菜聊中国足球。 ”
“逐渐我们就成为忘年交,有关足球无话不谈。直到有天他在家中一个装饰精美的银盒里,翻出保存完好的几张70年代的足球门票作纪念品送给我。并坦言希望能让这份历史传承下去,让球迷的一份热忱感染更多人。在此之后,由于身体原因,这位大爷慢慢淡出我们一个固定的观球团。 ”
每张球票在于明阳这里都有数不清的故事。而其中,一份头版庆祝恒大夺冠的广州日报和一张2013年亚冠决赛面值2000元的门票,又再度让他打开话匣。“也许在合肥像我这样的恒大球迷很多,但至今能把这份记忆保存如此完整的或许就很少了吧。”他半开玩笑对记者说,“去年由于家里临时有事,自己被迫取消恒大亚冠半决赛的现场观看行程。而当恒大最终挺进决赛的终场哨响起。无论如何自己也按捺不住喜悦,立刻定了去广州最早的一趟火车。经过漫长里程颠簸,求票之路才刚开始,发售球票当日由于球迷过多,虽自己早早起床排队,但依然排了11个小时才站到售票窗口。票一到手,周围的黄牛党对这张2000元的门票,开出12000元高价收购。但和很多真心球迷一样,亲身见证胜利的那份自豪感,远比1.2万元来的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