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回复: 5

玉雕收藏要看气度 特别是书卷气文人气

发表于 2014-11-22 00:36: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代“山籽雕第一人”顾永骏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支招和田玉收藏:玉雕收藏要看气度 特别是书卷气文人气
  简介
  顾永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代表)传承人
  古言“玉不琢不成器”,一件好的和田玉作品,自然离不开玉雕师的辛苦雕琢。近日,当代“山籽雕第一人”、已迈入古稀之年的顾永骏大师和中青年玉雕大师林金波来广东参展,并接受了新快报收藏周刊的专访,除了谈及行内情况外,还为和田玉爱好者、初入门槛的藏家指点迷津。 收藏周刊记者 程辛 实习生 柯洋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00:37:20 | 查看全部
  技艺若没传统的根

  琢出的作品就是“四不像”

  出身江苏扬州书香门第的顾永骏,幼年受家学的影响,对美术、戏曲等充满喜爱。1962年9月,20岁的他来到扬州玉器厂当学徒。半生的琢玉之路由此打开。“当时看到玉雕作品,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觉它们很新鲜、很美。”顾永骏说,于是从那时起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去学琢玉,而且越学兴致越高。但是当年琢玉条件很辛苦,皆用最原始的方式,用金刚砂打磨玉石,也很危险,“一不小心,手就划破了。直到今天,满手伤痕,也有金刚砂埋在手上。”

  而为了提高个人的综合文艺功底与素养,顾永骏更抽出业余时间临摹名家画作。如山水画,临摹唐伯虎、仇英等人的作品;人物尤以仕女为重,临摹了王叔晖先生的《西厢记》、上海画家刘旦宅的红楼梦人物画等。“我临摹画作,不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为了更好地创作。”顾永骏多次强调,在他看来,古代玉文化相当深厚。“中国古典文学是传统,是根基,琢玉有了根,才能往下传承。”

  所幸的是,顾永骏透露,源远流长的中国琢玉技艺,不管哪一流派,皆有后人在传承着。为何不能摈弃传统?他认为,古人一定有他们的“道”。以常见的古玉“知了”为例,在汉代,八刀就出来了。因此就有了“汉八刀”这一说法,足见古人琢玉功夫的高超。顾永骏直言,假如当代琢玉技艺没有传统,琢出来的作品,就是“四不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00:37:43 | 查看全部
  山籽雕有创新

  扬州玉雕向小件转型

  提到琢玉技艺的传承,绕不开清末最流行的山籽雕。遥想当年遍布京城的和田玉摆件、把玩件,最俏的工,无不出自扬州山籽雕。然随着清朝衰落,民国动荡不安,山籽雕一度中断200年。1978年,当时的扬州玉器厂负责人认为,这一扬州绝活应复兴。因此,复兴山籽雕的重任落在顾永骏等玉雕师身上。

  “那时,为了恢复这一技艺,我们常去故宫写生,研究那里古代山籽雕的刀法、构图等技巧,还跑到扬州文物店借些老作品回来,用石膏做成模型,近距离研究它的章法、刀法和构图。多年坚持下来,我慢慢摸索到了一条自己的路。”顾永骏表示,他的技法与古代的山籽雕相比,是有区别的,“我主要是用我所学的山水画、人物仕女画的理念来创作。”这门技艺恢复以后,他创作了一些作品。其中1986年由他设计的大型碧玉创作山籽雕《聚珍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家珍品收藏。

  谈及当代扬州玉雕的发展现状,顾永骏透露,自古以来,扬州玉雕多以大件摆件为主,目前受当代收藏者偏好的转变,扬州玉雕业正尝试着转型。主要有两点:一是技艺上不断创新。如有玉雕师琢出来的玉碗,薄胎如青花瓷器的胎一样的薄,重量很轻,可以在水上漂。这个功夫,不得了;二是创作上,从大摆件转向小挂件、小把玩件,其中转型的队伍以当地中青年玉雕师为主,因为小件更便于玩家把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00:38:10 | 查看全部
  顾永骏给入门藏家的三点建议

  1 让作品本身说话。和田玉作品是玉文化的缩影,最代表国人的个性,中庸而温润。若收藏的话,不应局限于是否好东西、是否名家的作品。一些实力派中青年的东西,若有眼缘,一看就很喜欢,加上东西很好,如收的话,将来会升值。

  2 原料不能忽略。所收藏的作品,其原料尽量在和田玉行列当中。其次,温润度要好,够白、结构好、玉质细腻者、造型好看,尤其是手把件,上述皆具备者为精品。

  3 看工艺,即雕工的技艺。首先,线条是否流畅,收藏者都要考虑到。再者,看整件作品的创作,是否有气度,而不能停留在民间的俗气上,同时还应有书卷气、文人气,甚至是大气。

  (来源:新快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00:37:35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阅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06:40:54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支持和阅读!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