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1|回复: 0

(律师4)英国人 一生只用一个包

发表于 2014-11-22 16:55: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面对商店橱窗里的各款名牌包包,肉身凡胎的英国人不可能不动心。但你要在这个国家的街头、车厢里仔细留意,不少英国绅士打扮的当地人手中的公文包都是破旧得不行。这些抽得起雪茄、开得起豪车的英国人为什么在换一个公文包上这么“抠门”?其实这和英国当地社会文化非常有关系。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越不经常换公文包,因为看起来破旧的公文包恰恰体现出这群人的社会地位稳固,值得信赖。

清晨,伦敦桥上总是蜂拥走过大批西装革履,手拎黑色或是棕色的公文包走进金融城里的当地从业者。细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人全身上下的行头多半都是售价不菲的名牌,不过手拎的公文包多是旧款,有的甚至明显能看到脱线,表面皮革剥落的“惨象”。在威斯敏斯特,也就是英国各大中央政府部门聚集的伦敦政务区,即便是位居部长的官员手拎的公文包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这些英国绅士们毫不为意,每天依旧用报纸、文件,还有沉沉的笔记本电脑把破旧公文包塞得满满的,拎来拎去。

西方人用的公文包最早的设计出现在14世纪,而在市面上出现并被广泛使用,则是在19世纪20年代的法国。当时这种被称为“budget”,也是英文“预算”意思的箱型窄包主要是让律师们装重要卷宗,商人们装重要契约用的。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人很快就追上了法国人的潮流,从商贾到政要都开始用起了这样的公文包,而且六七百年来,箱包的外观设计变化并不大,而使用它们的人也从来没觉得“土气”。

有趣的是,在伦敦的一些老字号皮革店,你还能够淘到一些破破烂烂的公文包。虽然表面斑斑驳驳,但铜质搭扣总是被店主擦得锃亮,一个个整齐地摆放在橱窗前售卖。不要以为这些破包只能卖上一个“白菜价”,恰恰相反,一些皮包的加价比商店里卖的新包还要贵,这让不少用心买包的人如果花上一百多英镑买到一个,就感觉像是淘到什么宝贝一样兴奋不已。

一位在伦敦金融城里干了一辈子的老银行家告诉我,最早银行家这个职业的个人形象就是“穿着一身干净但不会是崭新的西服,脚踏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手里拎着破旧的公文包”,因为所有的顾客都愿意相信和自己打交道的银行家都是每天忙于奔波,用顾客的投资去为顾客谋得更好投资回报,而自己仅仅是取得为数不多佣金的人。如果看到银行家们一个个衣裳光鲜亮丽,手里拎着贵重皮包,难免会让顾客有一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威胁感。

使用公文包的另一个群体,在英国从政的人也是一样。上至政府内阁部长,下到普通公务办事员,大家手里拎的皮包都是普普通通的公文包。一些英国人就连自己拎的公文包是不是真皮的,都不在意。

正是因为在走向从业生涯的第一天就下定决心,这辈子只用一个公文包,很多英国年轻人对于自己的一个公文包非常重视,甚至不惜花费自己小半个月工资,多达四五百英镑。这样一个成本不菲的公文包自然是包不离身,所以在英国总是能够看到这些英国绅士们走到哪里都带着自己的公文包。

来源:东南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