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物简介
梁爱诗,南海盐步人,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现任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国律师公会执业资格,曾出任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委员、平等机会委员会委员、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执委及理事、国际法律妇女协会主席及议员长、世界南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等。
说起南海乡亲、香港特区政府首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市民都一致公认她是“好人”,她天生的善良和同情心加上专业才能,以及长期义务参与保护妇孺的工作等,使她在大众心目中,颇有侠骨柔肠的巾帼风范。
□显赫出身
外公曾获康有为出面保释
梁爱诗1939年在香港出生。她的外公名叫黄冷观,是清末举人,著名学者,当年曾创立《香山旬报》和《香山旬刊》,因激励民族思想遭到监禁,幸亏得到南海先生康有为出面保释。“要不是康有为,我外公可能就被杀头了。” 梁爱诗说,对南海老乡康有为,无论是她还是母亲一家子,都打心里充满了感激。
黄冷观从牢里放出来后立即启程去了香港,后来创办了中华中学,该校曾是香港著名的爱国学校,后来香港特区政府的首任特首董建华也曾在中华中学读过书。
“我在中华中学读完初中,然后才转到英文学校‘读番书’的。” 梁爱诗说,“我的四舅父也和你们一样,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抗战期间,他被日本人杀害了。” 她说,日本攻占香港时,四舅父从香港回到内地随军出发,1942年牺牲在太行山下。
□爱国情怀
一家大小对祖国充满感情
梁爱诗的大舅父黄祖芬接掌中华中学时正是抗战前不久。该校在爱国传统的影响下,当时积极组织香港同胞开展文艺演出宣传抗日,还想方设法地四处筹款支持抗战。著名书法艺术家黄苗子是梁爱诗的五舅父,五舅母是郁达夫的侄女。据说,梁爱诗身上的艺术气质,与这两位长辈非常接近。
“我的几个舅父都很爱国。而我虽然在殖民地环境中长大,接受的教育也不鼓励国家观念,但他们的爱国情怀影响了我对国家的感情。” 梁爱诗说,她的哥哥和弟弟也和舅舅们一样对祖国充满了感情,大哥响应建设新中国的号召,上世纪50年代到北京念书,大学毕业后参加好几个油田的开发工作,最后支援边疆到新疆油田工作;弟弟只身离开香港,念完大学后争取到广东阳山县教书。
□故土情结
回盐步寻根探访祖父故居
梁爱诗的爷爷梁国英是南海盐步六村人,年轻时在村里做中草药生意,离开盐步到香港后,创办了省、港、澳著名药房———梁国英药房。
1996年,梁爱诗曾回乡看划龙船,那是她第一次回到爷爷出生成长的地方,感觉特别亲切。事隔两年,她再次回到盐步,这个时候她已是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了,她在盐步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爷爷梁国英的出生地。该村梁洁梅老人的爷爷和梁国英是亲兄弟,她回忆说,那年梁爱诗回盐步寻根一点架子都没有,村中几家梁姓的人和她一见面,她都非常热情地伸手相握、拥抱,还给老人和小孩派红包。
□执业经历
声望极高成律师界“大家姐”
梁爱诗在香港律师界素有“大家姐”之称,除了因为她执业时间比较长外,还因为她在女律师当中声望极高。
40多年前,她预科毕业后来到冼秉熹律师行学师,这一学就是整整5年。“当时的学师费是一万块钱,在香港可以买两层楼了。”回想当年,梁爱诗禁不住笑了起来。1967年,她学成出师并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考取了律师牌,次年正式上岗执业,成了香港为数不多的女律师中的一员。
在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约有190名律师,女律师人数不足20人,只占全行律师人数一成左右。1975年,梁爱诗和梁冰濂等组织成立了香港女律师协会,加强女律师间的联络。对刚入行的女律师,她从来都是非常的关心和照顾,经常是“扶上马又送一程”,让她们迅速熟悉和提高业务水平,在业内站稳脚根。因此她在女律师当中声望极高。
□热心助人
以专业优势助弱势群体
“三四十年前的香港,妇女儿童在社会上的地位总是低人一等。因为长期的影响,绝大多数妇女不懂,也没有能力为自己维权。”梁爱诗说,身为女子,她非常希望能改变这种状况,而作为律师,她更是以专业的优势,力尽所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帮助伤残、为妇女社群争取权益的阵地上,经常活跃着她的身影。
梁爱诗不单自己积极义务为志愿团体任法律顾问,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还利用她的人际关系,和好友林贝聿嘉、方黄吉雯等知名人士,在1993年成立了“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以争取妇女权益。她说,这些活动让她“有很大的满足感,也令生命充实起来。”
□主持律政司
应国家需要加入政府班子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当选特首后,立即着手筹组特区政府高层班子,其中一项即是:英籍律政司司长马富善按《基本法》必须离职,那么谁来主持特区政府律政司?当时港英政府的主要官员已全部由华人担任,惟有律政司司长是例外。要找一个方方面面都合格的新官员并不容易,最后他决定邀请梁爱诗加入政府班子。
“香港回归是国家大事,不管你对政治有没有兴趣,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香港人,国家需要你,要你为香港做点事,你怎么能说不做呢?所以我最后还是答应了。”1997年2月,梁爱诗加入筹备政府,并于该年7月1日正式出任港府律政司司长。
近两年辞去律政司一职后,梁爱诗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还在积极参与保护妇孺的工作。她特别喜欢瞿秋白的一首诗:“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特首评价
“我相信所有认识她或与她共事过的同事,都会同意她是一位劳心劳力、对工作充满热诚、对国家、对香港、对法治有承担的人。这八年以来,她与香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处理了不少具争议的问题,令人可敬的是她作出了决定后,都会细心给公众解释,无惧批评与谩骂。其他人纵使不是每件事都认同她的意见,但我相信从来无人会质疑她的诚信和对香港的承担。” ———曾荫权
□深情寄语
“南海完全可以通过这些亲如一家的海外乡亲,接收外边传回的各种信息,再把南海的发展情况介绍出去,形成良好的互通和互动。”
“今后的南海应加强与香港的文化、经贸合作,利用自身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平台向外拓展,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南海形象,走向世界舞台。”
□记者手记
说起母亲幸福自然流露
记者采访南海乡亲、香港特区政府首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的地方是香港一家酒店的西餐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幽雅的西餐厅里无论是顾客还是侍应,都对这位香港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和女性律政司司长注以尊敬的目光。
面带微笑的梁爱诗一如她的名字般文静娴雅,那一头短发差不多就是她常年不变的招牌,只是这次她穿了一套很有中国特色的暗红花套裙,与她一贯的黑色或深蓝色套装有所不同。与平时一样,她待人和气有礼,微笑着与记者一行一一握手。在此之前,早有传闻说她谨言慎行,极少接受个人专访,但这次对来自家乡的媒体,她破了例。
说是采访,实际就像是几个老乡坐在一起拉家常,其间聊起她的母亲。“昨晚我还陪妈妈去看话剧呢。”梁爱诗说,母亲今年89岁了,精神状态还不错。说到母亲的时候,梁爱诗的语气和神态里充满的全都是幸福。
来源: 珠江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