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建安公司坚持把温馨生活基地建设作为“办好民生实事、惠及职工群众”的大事来抓,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双向投入,将各生活基地真正建设成为了职工群众文明健康、安居乐业的家园。
规划,立足实际因企制宜
建安公司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大坪、上桥、同兴、滩子口等四个生活基地,它们分别位于渝中区、沙坪坝区、北碚区、九龙坡区等区域,总面积167亩,有成套住房1085户,非成套住房524户,常住人口约13000多人。几个基地相继兴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基地点多面广,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更新;文体设施不足,群众性文体活动缺乏,人们生活单一;处于城乡结合部或闹市区,周边环境复杂,实施管理困难;退休职工多,困难职工多,稳定压力较大。
针对这些情况,建安公司近年来加大硬件和软件的双向投入,按照“不包不揽、依靠地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打造、逐步实施”的原则,依据各基地的具体情况,统筹兼顾地规划、实施温馨基地建设工作。使各生活基地拥有整洁卫生、娱乐设施较多、出行方便的温馨安居环境,形成了企业管理成本减少、群众主动参与的自治日常管理,汇集起舞会、健身、兴趣爱好活动等在内的丰富院坝生活,逐步营造起企业提倡、符合职工群众共同价值观的健康文化氛围。
管理,用好资源共建共享
在各生活基地,既有公司派出的机构——基地管理科的主体管理,又有社区居委会的政府职能行使,更有公司老年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协调作用发挥。公司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强化管理科对内管理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其对外沟通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居委会和老协等组织的协管作用,共同管理好、建设好生活基地。
依托辖区街道、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强化管理职能和工作力度,不仅为生活基地居住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利用政府资金为生活基地添置了乒乓球台、篮球架、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打造出大坪基地煤建新村仿古文化一条街和同兴基地社区文化活动室,为职工健身娱乐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去处。发挥好公司老年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协管作用,经营好老年活动室,在“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适宜的活动;每逢哪家有红白喜事,老协积极分子总是自发组织起来,主动帮忙,体现出互助友爱的“亲情”;如果公司要推行“新政”,公司和管理科正面工作效果不佳时,老协又成为企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老协的信息沟通和解释疏导,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由此,既减少了企业管理成本,又实现了各方主动参与,共建共享企业和社会发展成果的目的。
建设,多措并举务求实效
由于建设时间长各种基础设施不断老化和时代发展住户的要求不断提高,温馨生活基地的建设成为一项长期系统而又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它需要主办人员尽心、尽职、尽责,需要企业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上级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需要广大职工群众的群策群力、积极参与。为此,建安公司不断探索,努力实施温馨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是整治基础设施。仅2014年,公司就投入30多万元用于解决同兴基地排污系统维修与赔偿、滑坡堡坎整治、人行路面加宽以及大坪基地1号住房的屋面换新、安全围栏整修等问题。二是美化生活环境。公司先后投入近10万元,采取制作公共卫生宣传栏、悬挂道德文明标语、清理整治卫生死角、强化保洁人员责任、整治修建花台和绿化公共区域等办法,改善美化了生活环境。三是配置文体设施。公司根据各生活基地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配置多种文体娱乐设施,上桥基地的退休职工和家属还自己出力、自筹资金,建起了活动场地和活动雨棚。四是开展惠民活动。针对各生活基地退休职工多、职工家属多和失业人员多的情况,公司认真开展了职工生病住院看望、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和困难职工帮扶以及居民低保生活费协调推荐等惠民活动。多措并举、不懈工作,终于使温馨基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基地也真正成为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
聂廷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