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笔尖上的成长
流年似水。
隔着岁月的距离,仿佛还能闻到鼻翼下流动的墨香,那是十多年前第一次在《豫光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名字叫《父爱如山》,是我二十五年来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对父亲的感恩。现在读来,字里行间布满幼稚、笨拙的颗粒。但《豫光报》没有拒绝一份来自女儿对父亲的感情,还为我敞开了倾诉的大门。由于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责任,我重重地关上了这扇大门,并且一关就是十年。如今想来,常有几分遗憾,遗憾的根结在于,我浪费了十年足以让我成长、让我进步的美好光阴。
十年来,许多人、许多事成为生命的过往。也有许多人、许多事成为连接我与豫光情感的纽带,从当初的陌生到现在难以名状的情怀,作为企业文化之一的《豫光报》对它的关注也日益增强。这些年,在无数写作爱好者的笔下,无数的新闻、无数的人物,在时间的长河里源源不断地淌过。报纸已泛黄、记忆已模糊,但它呈现出来的对生活、对工作、对情感的执着之爱,真实而质朴,平凡而感人。这些华美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那些躺在文字的朴实、平凡但却感人的形象,也曾无数次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在工段赋予我宣传任务之后,想要倾诉的欲望开始在心里慢慢蓄积。
于是在心灵被震撼的瞬间,笔尖追赶着思路,一路狂奔地将澎湃寄出,其结果往往以泥牛入海——了无音信居多。有过迷茫,有过困惑,也曾想要放弃。每每这时,身体里总有一个强音在提醒:“一定要坚持,写文章是隐在心底的爱与坚持,疏远和懒惰都不会有所收获。”我想 ,这或许是一个初学者的必经阶段吧!在听了许多前辈的写作心得之后,慢慢地也改变了自己的方法,带着对工作、对生活全新的敏锐触觉,去捕捉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本一本地读,文章也要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去写,不能急于求成。它跟育儿一样,只要付出足够多的耐心、汗水和时间,总有一天会蹒跚地上路行走,然后在这张纸质的旷野上奔跑。功到自然成,这样的文章才更有底蕴。况且写文章是一个不断去学习、去查找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样一来,思路一变天地宽,写文章也变得没有了压力,不再为写而写,而把它看成是一种历练。或者什么也不写,将一颗心静静地安放在别人的文字中或悲或喜,于我也是一种获得。当我看见我身边那些平凡的人物、感人的场面经过“提炼”,以《豫光报》为载体走到大家面前,这种无声的鼓励,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欢喜。
俗话说:“笔杆没多重,无志拿不动”,我想这其中应该有汗水、有担当、有责任,更要有爱与坚持吧!感谢《豫光报》,是它帮我揭开了那块在这个快节奏时代遮住我眼睛的帷幔,让我看见了以前视而不见、未曾击节赞赏的所有美好的事物,让原来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变得丰富起来,这条路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黄麦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