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6|回复: 15

【历史上的11月28日】

发表于 2014-11-28 08:18: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1月28日平台wenq lxy0163 gcj 朱玉琳 stx454 棒冰 jyhzgszzj 七位老师过生日,生日快乐!
2.1993年11月28日 孙宪禄因暴力劫持飞机被判无期徒刑
3.1990年11月28日 中国人正式注册顶级域名CN
4.1987年11月28日 我国首次颁发建筑工程鲁班奖
5.1986年11月28日 美国决定不遵守《美苏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6.1981年11月28日 美航天飞机发现埃及沙漠地下河谷
7.1968年11月28日 徐特立逝世
8.1960年11月28日 毛里塔尼亚独立
9.1958年11月28日 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举行  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10.1943年11月28日 美苏英三国德黑兰会议开幕
11.1935年11月28日 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宣言》
12.1923年11月28日 共产国际作出“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13.1820年11月28日 恩格斯诞辰
14.819年11月28日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19:18 | 查看全部
1993年11月28日 孙宪禄因暴力劫持飞机被判无期徒刑
  1993年11月28日,孙宪禄从天津登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往上海的飞机。飞机起飞后不久,孙宪禄以引爆炸药相威胁,强迫机组人员飞往台湾,否则就要炸飞机。经机组人员采取果断措施后,孙宪禄在南京机场被抓获归案。1994年1月,孙宪禄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5岁的孙宪禄原是天津市第二炼钢厂工人。从1993年7月起,孙宪禄产生劫持民航客机去台湾的念头后,即着手实施劫机的犯罪活动。
  经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确认,孙宪禄经精心预谋,以引爆火药的胁迫手段劫持航空器,其行为已构成劫持航空器罪。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4年1月13日以劫持航空器罪判处孙宪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被告人孙宪禄未提出上诉,检察机关也未提出抗拆。到1月25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劫持航空器的行为一直是我国刑法严厉打击的对象。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12月28日通过的《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的决定》,对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法定刑,对致人重伤、死亡或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要判处死刑。
  据有关报道,1993年4月6日劫持飞机去台湾的犯罪分子黄树刚、刘保才已分别被台湾地区的司法机关判处10年徒刑,刑满后也不得在台居留。同时,我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已于19993年12月下旬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劫机犯遣返问题达成了共识。双方一致认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劫持民航客机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应予以严厉惩治;劫机犯原则上一律遣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19:27 | 查看全部
1990年11月28日 中国人正式注册顶级域名CN
    1990年11用28日,钱天白代表中国在SRT(Internet的前身)首次登记顶级域名CN,并在国外建立了CN域名服务器。钱天白的有识之举,为国人保住了在Internet上的一席之地,使中国的域名——不至于让外国人抢注。
    钱天白是无锡人,1963年以平均92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曾先后担任亚太地区Internet协会中国组副主席、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安全工作专家组成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8年5月8日在京逝世。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前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穿越长城,走向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19:51 | 查看全部
1987年11月28日 我国首次颁发建筑工程鲁班奖
    1987年11月28日,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建筑工程鲁班奖今天在重庆首次颁发,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广州市花园酒店、上海市华亭宾馆等12项工程获奖。
    中国建筑业联合会决定从今年起,每年颁发鲁班奖一次,通过争创第一流工程,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0:09 | 查看全部
1986年11月28日 美国决定不遵守《美苏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1986年11月28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正式部署第131架携带巡航导弹的B·52战略轰炸机。
    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违反了美苏1979年签署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中有关美国只能部署130架战略轰炸机和1320枚战略导弹发射器的规定。
    美国的这一决定是里根总统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在27日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其理由是美国认为苏联一再违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里根政府的这一决定刚一宣布,立即遭到了包括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莱斯·阿斯平在内的国会民主党议员以及即将就任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萨姆·纳恩的严厉批评。
    阿斯平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早晨新闻节目中说,违反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这项条约的约束,苏联增加其导弹的速度就会比美国快。他说,由于作出这一错误决定,里根政府的军备控制政策在即将举行的第一百届美国国会上将遇到“更多的麻烦”。
    纳恩也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将使国内两党就战略武器和军备控制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变得“困难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0:29 | 查看全部
1981年11月28日 美航天飞机发现埃及沙漠地下河谷
    1981年11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二次试飞时,通过遥测系统发现了淹没在埃及西南部沙漠下的一个巨大地下河谷。这一发现引起了埃及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这一沙漠地区四十多年才下一次雨,航天飞机遥测系统的信号能穿透4.5英尺深的干沙层,因而获得了这一发现。根据这一发现,这块目前荒无人烟、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沙漠,远在2万至5万年前曾是土地肥沃,风调雨顺,人畜两旺的地区,在那里曾有一些巨大的河流把埃及和苏丹联结在一起。在这片沙漠地下,有一块比尼罗河流域规模大25倍的地下河谷,河谷的宽度达25至30公里。随着年代的变迁,沙漠逐渐覆盖了这些河流和河谷。有些科学家认为,古埃及人的生活是从这片沙漠地区开始的,后来才迁移到尼罗河流域。
    科学家还认为,在这片沙漠下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和稀有金属,这将对埃及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人们传统的观点认为埃及地下水是吸收了苏丹的地下水,但这个新发现却把这个假设颠倒了过来,苏丹的地下水是从埃及的地下水得到补充的。
    为了进一步对这块神秘的沙漠进行调查和开发,埃及工业部长批准埃及和美国的科学家沿着埃及苏丹边境进行勘察调查。据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还在1984年再次对这地区的地下矿藏拍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0:43 | 查看全部
1968年11月28日 徐特立逝世
  1968年11月28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逝世,终年91岁。
  徐特立,1877年生,湖南长沙人。长沙师范学校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1:08 | 查看全部
1958年11月28日 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举行  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1958年11月28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举行(12月10日结束)。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人民公社制度的一些大的政策界限,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主要有如下几点:一、针对一些公社成立以后就宣布实现了全民所有制、甚至进入了共产主义的问题,决议划分了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明确指出,农业合作社变为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虽然扩大了,但并不等于变为全民所有制了。二、针对一些公社在分配上搞全面供给制的现象,决议指出,在社员收入中,按劳分配的工资部分,在一段时期内应占主要地位。三、针对企图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企图对公社的产品实行调拨的做法,决议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及国家和公社、公社与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四、针对一些公社把社员的私有财产归公的作法,决议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个决议对整顿人民公社、减缓“共产风”蔓延,起了重要作用。当然,有些规定,如实行部分供给制、举办公共食堂、乡村居民点、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等超越了当时的客观条件。八届六中全会还通过了《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1:20 | 查看全部
1960年11月28日 毛里塔尼亚独立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与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马里和塞内加尔接壤。西濒大西洋,海岸线667公里。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占全境的五分之三以上,西北、东北和东南部遍布流动的沙丘,辽阔的平原由砾沙漠形成。气候终年干燥炎热,雨水稀少。南部沿塞内加尔河一带土地比较肥沃,雨水较多。全国人口200万,阿拉伯摩尔人和黑人各占一半。1991年7月通过的新宪法规定,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全国除民族语言外通用法语。国教为伊斯兰教。首都是努瓦克肖特,有60万人口,是大西洋沿岸的港口之一。
  公元前11世纪以前,毛里塔尼亚已成为古代商队从南摩洛哥通向尼日尔河的主要通道。公元前2世纪后期臣服罗马帝国,公元1世纪中叶为罗马帝国兼并,立为行省,5世纪已实际上独立。在7世纪的伊斯兰教开拓时期,随着阿拉伯人的迁入而逐渐阿拉伯化,并建立封建王朝。15世纪时葡萄牙殖民者入侵毛里塔尼亚。随后,荷兰、法国、英国等殖民者也相继入侵。19世纪初,法国殖民军再度入侵,191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后被划入“法属西非洲”。英勇的毛里塔尼亚人民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60年11月28日赢得了独立,成立了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毛里塔尼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主要农作物有谷子、高粱、玉米、水稻、小麦和阿拉伯树胶等。渔业资源丰富,沿海渔业比较发达。毛里塔尼亚还拥有丰富的矿藏,如铁、铜、石膏和磷酸盐等,铁矿砂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80%以上。
  独立以来,毛里塔尼亚政府和人民在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成绩。
  毛里塔尼亚政府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支持亚非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毛里塔尼亚既是非洲统一组织的成员国,也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它强调非洲统一,努力促进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与毛里塔尼亚于1965年7月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双方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近几年来,两国政府在贸易、文化等方面多次组织代表团进行互访。两国之间还进行多方面合作,签订了许多合作协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1:32 | 查看全部
1943年11月28日 美苏英三国德黑兰会议开幕
    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会议还就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进行磋商。关于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波兰边界问题,未达成具体协议。美英都主张分割德国,美国主张将德国一分为五,英国则主张将德国东南部与别的国家合并组成联邦。苏联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较慎重,斯大林认为应当摧毁的不是德国,而是“希特勒国家”。所以,斯大林主张,必须彻底肃清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势力。会议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结果。
    波兰问题也是德黑兰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苏联1939年9月出兵占领的波兰领土,大致是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沙俄政府所获取的版图。此外,还增加了东加里西亚和立陶宛大部分地区。英美政府一直认为,1939年波兰领土的任何变更是不能接受的,而苏联政府则坚持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前的领土不容更改。在12月1日的圆桌会议上,罗斯福断然拒绝。邱吉尔考虑到苏军在战场上已越出国境向西挺进,弄不好波兰将会完全落入苏联人手中,于是随机应变,改取主动迎合苏联的要求,提出将波兰边界西移至东起“寇松”线西迄奥得河之间,用德国的领上来补偿波兰在东部失去的疆域。邱吉尔这一提议的目的,是企图以此来满足苏联关于边界的要求,以换取对方承认英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斯大林当然赞成邱吉尔的建议。罗斯福对邱吉尔的意见并未表示任何反对,只是要求在美国大选前切勿泄露,因为这一决定关系到600—700万美籍波兰人的选票问题。就这样,美英苏少数几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达成了协议,背着波兰人民作出了处置波兰领土的决定。
    德黑兰会议还就战后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同意建立一个非地区的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战后的秩序与稳定。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首先,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也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会议于12月1日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