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8|回复: 1

关于“慈富强”

发表于 2014-11-28 16:41: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关于“慈富强”之我见
作者: 张南
                                             
                                              致富强、先慈富强


“慈富强”是我制定的元和健康“德文化大纲”的十二项纲目之一。我认为这是现代社会应该确立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精神上自强的重要因素,是元和健康人士的人格成长与乐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何谓“慈富强”?


慈者,与乐也。“慈富强”就是以慈爱的态度,以高尚、清静、欣赏的心情,以快乐和善的姿态,对待经济富裕,才学富足,地位高显、荣誉隆盛的人物。而不是以“疾贫富不均”的态度或“酸葡萄”式的心理,或以“富即有罪”、“强即有过”的幸灾乐祸的思想、或以“仇富畏强”的情绪、或“敬而远之”等消极的行为对待。


                                   “慈富强”有理   
         

    或曰: 凭何如此?

    超然物外的人们,常受听一个故事:一位长年在河边的老禅师评论河中的船:一为载名;二为载利。

    似乎与富强密不可分的名、利不可染。须与这些人、事划清界线。但人们如果知道另一个更古老的更具有权威性的佛经故事,就会有新的觉悟。

经云:释圣的时期,以禅为业,解决吃饭问题,就需化缘。化者,求食也,缘者,得施主之食,必以禅力给施主致福也。

当时释圣的弟子化缘,有的专向穷人,有的专找富人。前者希望穷人因善得富,后者希望富人常富不衰——两者皆为慈善之心。而释圣则不分贫富:谓“公平心”——慈悲心必需公平面世。

这个事件表明,即使要出家修行,要成正果,对富人也不得轻视,对立,隔阂。

佛学中也云:“愿众生之乐与乐因永远不失”为慈无量。无论贫富,强弱皆待以慈心,乃正心也!

儒家思想乃积极入世之典范,更是讲究中庸之道,不嫌贫,也不仇富,怜弱而不嫉强,孔子闻子路有功于国,拒一头牛之赏而哀叹:“天下没人愿做好事了。”闻子贡因功受一头牛之财资赏赐而喜:“天下人闻之愿做好事了。”可见,贫虽可怜,而富也并不可怕!而借着致富不力,图强无志,因而仇富畏强,还自命清高,恐怕连阿Q也不如!


                                现代社会:平正待富强


    诚然,从家族发展史到世界发展史,如罗马帝国的缘起与发展到现代大国强国的崛起,都有“不仁”与“太过”的污点,中华民族的民众文化中,“仇富嫉强”心理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我们以更高的生命历史科学的角度看,资源的富有与实力的强盛,是生命生存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是个人团体,国家生存之大体。岂可不知?岂可不闻不问不理?

   《道德经》云:“求道得道,求德得德,求失得失。”人需要合道进德,而唯独不能以衰为荣,以败为胜,以亡为兴。否则,抱残守缺志不移,一生哀歌对夕阳,有何意义?

    道在天为自然规律、法则,微妙而不可逆转的力量。在人为生命规律;在社会为兴衰存亡之理;在事功则为生存发展的大格局。它包含着精神、气质、人格、品位的趋势与财富、资源、强劲态势等诸多因素。道生万物,德养众生。只要是为国为民的奋发图强之举,皆谓有德,皆为合道。皆应豪情满怀地去付诸实践。

平正观史,我们也会看到,凡致富者,必有智。图强者,必有劳。人类之所以是人类,贵在文化。而文化就是积累沉淀,我们之所以有民族享有尊严的今天,是因为我们有几千年奋发图强的先辈的昨天。还有我们身边主观或客观上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以健康、生命为代价铸就产业崛起的“成功人士”。

我们应该以感激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奉献,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成就,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某些缺失,以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健康问题,以为振兴民族的责任心为他们问疾疗伤,这就是我“平正待富强”的基本内容。


                                   人格完善,亦需“慈富强”


    元和健康技师拥有最好的健康技术,我在创造这些技术的过程中,是带着平等心、责任心铸就的。所以,元和健康技术的拥有者们要用好这些技术,更好地造福社会,不仅要“悲贫弱”、也要“慈富强”。

    医者,父母心;医者,菩提心;医者,良臣心。——不论怎样,我们都需要平等待人。否则对富者,强者,或畏之,或嫉之,或慕之,或谄之,感到“压力大”不能正常发挥才能。反正,凡是以平等心待人的元和学员,不求功名而自得,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者,望大家注意关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人提出的“慈富强”思想,对个人人格发展,事业成功,是必需的 。作为一种新观点的提出,亦实为正民风,励壮志,振精神,圆中华民族强国梦而提出的抛砖引玉之论。作为一个学术命题,也敬请社会各界人士批评指正。本人不一定有时间回复,但必定每每报以感激之情,并深铭各位的教诲!

                                                        

                                                                                      2014.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8 16:54:26 | 查看全部
朱老师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