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防“祸患”于忽微,祛“疾病”于未萌
孤东三采中心:把工人培养成“医师”
郑言
6月2日,当笔者到最近获得中石化“四星级”注聚泵站的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9#注聚站了解该站设备管理经验时,正好碰上职工们正在进行设备维护培训。
只见安全组组长、设备工程师杨诗玉一边给泵工们介绍,一边很细心地在写字板上画出设备结构图。“我们不让设备带病‘上岗’。”三采中心设备工程师杨工在现场指导工作指出,“设备和人一样,服役年限的不同,必然有‘健康’、‘亚健康’和‘病态’等状态,必须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全部设备良性、健康运转。”、“我们的机器不是坏了才修,而是当它的‘身体’感觉不好时就维修,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的‘生命’。同时,不仅不会有不良件的产生,还能把管理成本有效地降下来。”这就是三采中心实施的设备“健康管理”新模式。该中心把每一台设备当作查体对象,让每一名职工当好设备的“医生”。
“当然,谁来给这些机器定期做‘体检’呢?当它们不舒服的时候,工人们能够是一名合格的‘医师’吗”?“这就要依靠我们的进行及时点检、巡检活动,提高设备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和维修能力,来提高员工们的技术水平。”杨工继续说道。
“那进行如何设备的点检、巡检呢?光有好设备,工人的技术水平不高现场注聚质量肯定还是不能保证;没有熟练的工人,机器出了问题也是难以发现的。就是通过员工们自发的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据杨工介绍,首先要员工们明确工作目标并勇于挑战自己,对不懂的设备问题既可以把技术专家请到现场解剖讲解,也可以把工人送到课堂上进行培训……就是要推行“零缺陷管理”理念进行缺陷控制,向职工灌输“发现问题就是贡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思路,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点检,找出设备潜在的各种缺陷如设备磨损、松动、泄漏、伤痕、动作失灵、振动等影响正常运行的设备缺陷,及时处理缺陷,对一般故障如设备的给油、给水、润滑等,直接由操作工人负责完成;对专业性较强、操作工人不能处理的设备缺陷,组织专业维修人员处理;而对一般“观、摸、听”等巡视点检办法发现不了的缺陷,则须通过使用必要的检测仪表,进行设备运行的状态监测,依据点检、仪表检测出的问题制定维修计划,并按故障隐患对生产影响的程度确定维修方案。
油封漏油一直是注聚泵常见故障中的顽疾,尤其在六区东南部注聚站运行后期,这一故障更为突出,以7#站为例,每个月油封漏失机油达500kg,增加大量的维修工作量,还可能因漏失严重、发现不及时导致曲轴烧毁,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注聚一队职工孙志刚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总结了“巧治注聚泵油封”的绝活,他将油封内的坚固弹簧适当截短,再辅以其他常用密封材料,较好地解决了油封漏油的问题。该绝活操作既简单又实用,维修注聚泵油封后,每月机油漏失量减少80%以上,避免了油料的浪费,年节省资金约3万元,且能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可以在处理同类注聚泵故障时推广应用,有效防止了因缺油造成泵曲轴烧毁的设备事故的发生。他由此得到了“设备医师”的称号,其操作法被命名为“孙志刚操作法”。
经过一年的努力,该中心已经培养了一批合格的设备“医师”,靠着他们每一台设备都得到了精心呵护,为实现三采增效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