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30 21:48:33
|
查看全部
第一个是平衡原则。成长的平台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强的组织和战略基础。在企业的内部有不同的业务板块,我们中国人经常讲“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企业的持续成长要有三个板块的平衡,三块业务称之为核心业务、成长业务,萌芽业务。这三个板块的平衡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如果说只有核心现金流业务,没有成长业务,企业不可能达到一个可持续的成长;如果没有现金流业务,这个企业会失去成长的基础。所以,归根到底三个板块的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成长。每一个板块的战略目标不一样,现金流业务讲究精耕细作,成长性业务关注攻城略地,萌芽业务注重创意培育。这意味着和战略(strategy)对应的流程,评价体系(system)、人员(staff)、价值观(shared value)等板块的管理模式应该也不一样。所以管理的统一划齐恰恰成为可持续成长的障碍。
第二个是核心原则。所谓的核心原则,就是企业的扩张首先是围绕核心本身的成长,然后是要围绕核心的相关多元化。最有效的多元化不是非相关多元化,而是相关多元化:各个相关业务在资源、能力、渠道各方面的共享,实现协同效益。真正实现可持续成长的企业是围绕一个核心的,核心太多也就没有核心了。我们经常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实际上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而同时要把每个篮子都看好而不把鸡蛋打碎,这样更难。
第三个是重复原则。企业的成长都在寻求一个可优化的公式。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万科有非常清晰的成长路径,从城乡结合部做起,到哪个城市都做城乡结合部。耐克的扩张也非常清楚,在进入篮球行业的时候首先找到乔丹,做鞋,再做衣服,然后再做器械。同样在进入高尔夫行业的时候也是这样,先找伍兹,做鞋,然后再由“软”到“硬”。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在过去的三年企业成长是从哪来的,未来的三年企业成长会往哪里去,这两方面在路径上有没有可重复性。如果能找到一个可重复的公式,就意味着企业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可以凭路径来统一企业上下的发展规划和资源分配;如果说每一次成长的方向不太一样,这意味着企业成长有一个很强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非常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以上三个原则是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考虑战略本身能不能创新。成长不应该为成长而成长,而应该建立在一个价值基础上,也就是说成长的方向是有利可图的,成长应该是向着价值链最有价值的方向。 |
|